第五百零二章 大麻烦(1 / 2)

作品:《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89年老布当选米国总统,尼可松和戈尔巴相继访问天朝,华夏正式打开国门。

同样是在这一年,霓虹的股市达到巅峰,日经指数一度触及38957点,这个数字相比85年上涨了近4倍。

东京证券交易所每天的成交量是万亿日元,高出大洋彼岸纽约证交所的倍。

超过600万亿日元的总市值,大概占据了全球股市30%以上的比例。

换句话说全世界上市企业有三分之一的财富集中在了霓虹,毫无疑问这个数字是虚高的。

霓虹上市企业的市值普遍被高估,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泡沫,这当然也包括白川控股旗下的企业。

最简单的例子,刚刚在北米完成上市的SIC,其市值也不过80亿美元左右。

虽然后面大概率会涨,但是80亿美元折合成日元也不过一万亿日元。

如果把SIC的上市地点放在东京,这个市值至少可以翻个两到三倍。

SIC在霓虹的名声显然比在北米要响亮的多,此时又正值霓虹泡沫的巅峰期。

投资机构及股民们针对SIC这样的知名企业,一定会无脑跟。

搞不好就会上演神股NTT上市的那一幕,因为有着国资背景,加上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

原本的电信电话公社被拆分为NTT后,一上市就遭到了股民的哄抢,单股最高价是318万日元。

是的,一株股票318万日元,这绝对是霓虹股市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

当初大藏省决定把186万株股票投入市场,初始定价30~40万日元。

结果还未正式发行,在承销商认购阶段,就被抄上了119万日元。

等到正式发行后,当天股价就暴涨了40万日元。

在此后的两个月内,NTT的股票一路高涨到了318万日元,甚至推动整个日经指数大涨%。

因为在发行之初申请购买股票的人太多,NTT限定每人限购一股,凭借身份证购买。

结果在上市前,NTT收到的申请是1085万份,大约是霓虹人口的10%左右。

老百姓的算盘很简单,这种有国资背景的新股,中了就稳赚不赔。

按照100多万的新股计算,只要第一天涨了30%,那就能赚几十万日元。

现在这年代,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也就350-400万日元附近。一天赚一个月的钱,大家当然蜂拥而入。

人们都觉得NTT是政府专门送给股民的福利,怎么可能下跌呢?

于是只要哪家买到了NTT的一株股票,那都是要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庆祝的。

每天在NTT门口排队填申请表的太太,如果最终没有被选中,甚至很多人都会偷偷躲在一边抹眼泪。

这就是NTT的神股传说,也是仅在泡沫年代才会出现的奇景。

SIC虽然比不上NTT在大众心中的知名度,但是凭借这么多年的经营,以及白川控股的良好声誉。

SIC像NTT那样暴涨十倍不太现实,但是涨个两三倍还是可以的。

然而在北米它的市值也不过就在80亿美元左右,就这还是看在它和英特尔齐名的份上,华尔街乐观持有的态度下,才体现出来的市值。

可见此时北米民众和霓虹民众,对待股市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斯巴鲁明明遭遇经营危机,市值却能达到三万亿日元规模的原因。

整个霓虹的股市都处于牛市阶段,只要没到破产的地步那股价就不会跌。

白川控股花了大价钱才成为斯巴鲁的第一大股东,90亿美元的投入确实非常高昂。

但没办法,如果这时候不出手,斯巴鲁就会落入丰田这些巨头的手中。

作为霓虹市值第一的存在,90亿美元对它来说并非难事。

至于说泡沫之后再入场?你见过因为泡沫破灭而破产的汽车集团吗?

不可能的,汽车工业一直属于优质资产。哪怕斯巴鲁经营情况不妙,也不缺乏买家。

所以白川控股想入场,哪怕现在的市值有泡沫,他也得出手,否则后面就没这样的机会了。

这一切和股市息息相关,也和散户们蜂拥而入息息相关。

当然此时霓虹民众之所以热衷炒股,和霓虹政府这里种种的政策也脱不开关系。

前面几年随着利率的连续下调,银行针对存款的利率基本维持在了%左右。

这个存款利息,几乎相当于零。同时政府还针对居民的存款征收原住民税,从5%到15%不等。

本来这是针对富人逃税而颁布的措施,然而在泡沫以前霓虹民众普遍有存款习惯。

如今随着利息降到极低的水平,也为了避税,那些中产家庭也不得不把钱都搬进了股市或者楼市中。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霓虹中产家庭热衷炒股的原因之一,后来随着在股市中的收益越来越高,大家自然而然就会继续往里投钱。

于是在全民追捧下,截至89年底,股市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新高度。

同样因为膨胀的股市,很多企业通过上市就能获得运营所需要的资金,这时候银行的贷款就变得可有可无。

银行的钱贷不出去怎么办?当然是把目标转移到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身上。

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是银行最大也是最优质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