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越后我躺平了 / 章节正文阅读

2. 苏州(1 / 2)

作品:《穿越后我躺平了

鸡鸣不过才响了一声,顾家村头的顾村长家就亮起了油灯。顾隽打了盆水,洗了洗脸,凉水激得他早起的困意都散了几分。

许翠花套着外衫从堂屋里出来,看见自己的宝贝孙子一如既往得早起了,脸上笑开了花,“平安起来啦,等着,阿奶给你煮个鸡蛋再读书!”

“阿奶不用了,我喝点稀饭就成。”村里都说贱名好养活,顾隽对平安这个名字已经习以为常,没叫狗蛋他就谢天谢地了。

“那怎么行,鸡蛋有营养,你吃了好读书去。”说着就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烧火起灶。

顾隽见推辞不过,只得作罢。天色已经微亮,他进书房拿了书就站在院中接着微微的晨光小声读了起来。

一年前顾隽启蒙,先生见他有天赋,取了隽字作为学名,倒是和他上一世的名字一样了。说是书房,也不过是家里听到镇上的秀才先生都说自家平安有天赋又刻苦,一家老小兴高采烈给他在院中搭了个两平米的小屋子用作书房,指望着他好好读书,光宗耀祖。

顾家如今共是十口人,除了顾村长顾大山和顾奶奶许氏,大房也就是顾隽一家三口,二房四口人,还有个尚未出嫁的小姑姑顾荷。

顾隽这一房就他一个孙辈,二房叔婶倒是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大的比顾隽还小一岁,小的还没满月。

听到外面的动静,西边屋的二房也醒了。李芬坐起来哄着怀里睡得不安稳的顾小丫,跟躺在一旁的顾林抱怨,“娘也太偏心了,我坐月子不过才一天一个蛋,也没见给大丫煮一个。”

见身边的人闭着眼睛不吭声,又用手推了推。

“平安要读书,更何况娘就一个孙子,不偏他,偏谁?”顾林觉得自家婆娘莫名其妙,“何况平时里平安也分大丫半个。”

“你这是怪我没给顾家生个儿子了?”李芬只听这话的前半段就急了,“可见你对二丫不是个儿子还是有怨气的。”

眼看着李芬声音越来越大,生怕被外面娘听到,顾林连忙安抚,“你这又是哪儿的话,我自己闺女我不疼?哪次从镇上回来不给大丫买零嘴了?”

知道顾林说的是实话,李芬也知道闹起来婆婆肯定不会给她好脸色,也不敢再不依不饶,抱着二丫转过身躺着了。

这边顾隽已经读了半个时辰的书,许氏和丁氏已经把早饭做好了,两碗米多加几个红薯熬成粥,还有丁氏自己腌的咸菜就够一家老小的早饭了。

江南虽富庶,但在乡下也不是人人都三顿吃大米的。顾老爹早年在顾家村做上了村长,分的地好,又认得几个字,这才比别家生活好些。顾隽一年前想起前世的事,和爷爷说自己想读书,顾大山受过识字的好处,没犹豫片刻就送顾隽到镇上读书了。因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家里的伙食才稍微降了些。

顾家人都起了,乡下人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围着堂屋中的八仙桌用朝食。丁红梅把鸡蛋剥开,放进儿子碗里,“快趁热吃,吃完让你爹送你去镇上。”

“我知道的,娘。“顾隽用筷子将鸡蛋分成两半,将另一半夹进大丫的碗里。丁氏瞧见,张了张嘴却没说什么。

旁边的大丫吸溜着红薯粥,碗里突然多了半个白生生的鸡蛋,她抬起头对着顾隽笑眯了眼,“谢谢大哥。”

许氏没好气道,“奶是给你吃的,读书费脑子,老给她吃作甚?”

“孙儿吃不完。”知道许老太太是刀子嘴豆腐心,顾隽分鸡蛋也从不避着她。

乡下人吃饭讲究的就是迅速,没一会儿吃过早饭,一家老小就忙活开了。顾森牵来牛车送顾隽去镇上学堂,许氏丁氏洗衣喂鸡,顾大山和顾林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了。

日头渐高,已是一个时辰后,顾森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带了一个消息。

“新知府要上任了?”顾大山坐在门槛上抽了口旱烟,“也不知新知府是什么来历。”

“我在镇上茶馆附近听到有人议论,就在那儿听了片刻,说是京城国公府的公子,前两届的探花郎,”顾森迫不及待地跟家里人说着自己的见闻,”听闻还未到三十。”

“国公是个什么官?”顾林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年轻就当上了知府,莫不是家里有门路?”

顾大山站起来狠狠拍了下顾老二的后背,“妄议官府,不要命了!”他放下旱烟,跟顾森说道,“下个月咱们去府城打听打听,好的父母官我们老百姓也好过日子。”

顾老爹就是顾家村的主心骨,十几年年村长当下来,在村里很有威望,谁家有个争吵都请顾大山去主持公道。顾大山也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带着顾家村种的桃子那是十里八村都声名远播的。

他也鼓励妇人们也都能做些小食到镇上卖,做得好的更是卖到了府城去。如今顾家村已经是周围最富裕的村了,外村谁家不想将女儿嫁进来享福。。

“不说这个了,爹,今天我去书院,李夫子说咱们平安过两年就能考童生试!”到底国公府离乡下人的世界太远,就是知县寻常人一辈子也见不到,顾森想到今日夫子说的话就乐,“将来平安考中秀才带着爹娘一块享福!”

顾大山连拍了两下大腿,喜道,“好!好!我就知道平安是个有出息的!”

“谁家孩子五岁的时候不在溜鸡斗狗,也就是平安开了窍要读书,这一年下来哪天不是起早贪黑的?”说到这个顾大山是又自豪又奇怪,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道怎会有如此大的毅力。

莫不是文曲星下凡?顾大山不禁有些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