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章节正文阅读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67章 科举,正是提上日程(3 / 3)

作品:《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但考虑到这四十到六十个人,有一半是女人,这就变成了‘每二十到三十个男人里,就有一个在编战卒’。

    再去掉老幼,汉室适龄男子,也就是壮年男子的在编比例,很可能会达到恐怖的1:10以内!

    每十个壮年男子,就有一人是——不是曾经是,而是此刻正在军中服兵役!

    如此高的比例,自然就会引发一个封建时代很常见的问题:军民供养比。

    每十个壮年男子,便有一人是在编军人;

    而能贡献税赋、供养军队的,基本上也都是青壮劳力。

    这就意味着这一比十的比例,便不单单是‘每十个人年纪合适的人里有一个在编军人’,同时也意味着当时的汉家,平均每一个在编军卒,却只有十个人贡献税赋供养。

    这,就真的很恐怖了。

    因为一名军卒的供养成本,单就是按照每个月粮米二石,和钱一百钱,军械维护成本每年千钱左右来算,便是二千钱。

    而这二千钱分摊到十个人头上,便是每人二百钱。

    换而言之:为了供养汉家的军队,汉室每一个壮年男子,都需要每年花费四石粮食。

    听上去或许不多;

    但要知道如今汉室的农税,也不过三十税一,按照民间百姓户辖田百亩、平均亩产三石来算,一户农户每年要上缴的农税,也不过十石粮食而已。

    汉室当然没有‘犒军税’,农户也并不需要单独缴纳供养军卒的那四石粮食。

    这就意味着过去,汉室的农税收入,有至少四成要花费在军队的维护、供养之上。

    ——要知道那二千钱,还只算了军粮和军械维护的成本,还没算边防部队的肉食、钱饷,以及战时部队的各种物资消耗!

    结合以上种种原因,便导致当年,吴楚之乱得以平定,关东却需要强大兵力驻守的情况下,先帝根本无法在已有基础上再征常备军队,转而只能调回北境边墙的一部分边防军队,以维护关东地方治安,并顺带戒备诸侯藩王。

    准确的说:是二十万边防部队的将近四成,都被先帝调回了关东······

    “刘舍这个人,最懂察言观色,朕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就会一直骑墙。”

    “卫绾嘛~”

    “老实人一个,再加上是个‘君子’,念着先帝的恩德,还有同朕之间的师徒情谊,也大概率不会表态。”

    “——除非朕犯下极为荒唐的错误,否则卫绾,就不大可能站出来。”

    ···

    “赵禹、袁盎,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该说,但不愿意做出头鸟;”

    “窦彭祖、刘辟强,一个外戚,一个宗亲,也不会说出涉嫌反对、非议先帝的话。”

    “——但他们没有站出来支持先帝,也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至于直不疑、公孙混邪,前者向来爱惜羽毛,只怕是压根儿不想趟这摊浑水。”

    “而后者,并不在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只在意怎么做,才对自己最有利······”

    ···

    “呼~”

    “这就是六个了;”

    “再算上唯一的耿直人田叔、去掉空置的少府,剩下的,也就是卿了?”

    刘胜此言一出,便见周仁不假思索的一拱手:“先帝曾有言:于朝政,臣有不表达看法的特权。”

    “臣斗胆,恳请陛下也赐予臣这个特权······”

    闻言,刘胜稍一思虑,便不无不可的砸吧了一下嘴,算是默认了周仁的请求。

    ——作为汉室第一任绣衣指使,甚至很可能是华夏,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特务头子,周仁确实应该享有‘只调查客观真相,不发表主观看法’的特权。

    周仁能主动请求这个特权,刘胜自也乐得如此。

    “朕,明白了。”

    “这件事,卿就不必再管了。”

    “下去之后,探探朝中公卿,对考举的反应。”

    ···

    “朕放出考举的风,也已经有些日子了~”

    “眼下春耕在即,若想在今年兴考举,最晚不超过夏五月,便应当定下章程。”

    “——考举,也该提上日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