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难题(4 / 4)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一就是召集更多相关人才,大力研发电池技术。

其实这一点,就挺难的,因为新城这边的相关人才并不多,并且大部分专家教授,都是身兼多职,大家都没空。

由于新城这边有好几所大学,并且这些大学都是师资力量雄厚的大学,每一所学校,几乎都有院士级别的存在。

很多科研项目都邀请了这些院士或者教授担任顾问,更具体一些项目研发工作,其实都是一些博士研究生来完成的。

因为院士教授们也是忙不过来呀。

而不少本科生,刚入学没多久,基础知识都学不扎实,还怎么搞科研?

因此,如果周济民不出手的话,锂空电池技术,可能十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第二就是大力发展航天工程,去宇宙中找寻代替物吧。

部队领导听完之后,还是觉得第一个比较实际一些。

毕竟第二步的话,不仅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未必能找到。

人家大海捞针,好歹还能进入海里打捞。

可是这进入宇宙寻找液态红金属的替代物?

这不就是纯纯欺骗人的嘛!

是,部队也开始发力了。

很多军工集团是需要科学家,也是需要很多有知识的人才,而不是会打仗的人。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北方战争走过来的英雄太多了,他们都很会打仗。

然而,现在并不需要这么多会打仗的人,反而更需要会搞科研,能研究出厉害武器的人。

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可遇不可求,这个只能慢慢等。

不过呢,那些能力稍微次一等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部队可就太需要了。

因此,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纷纷被招进去部队、新城、希望小学工程等。

绿洲新城和六二小镇这两个地方的基础方面,目前来说,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周济民的好几个科研项目,依然还是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目前,有好几个超级锂空电池已经充好电了,甚至那些核电厂,直接开始供应六二小镇和新城。

毕竟这两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对电能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没有那么多水电站,没有那么多风力发电机的情况下,核电厂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是有电池也没用,纯电系统引擎,目前只能做到时速四百多公里,当汽车引擎或者直升机引擎还差不多,但是民用客机发动机的资格,都没有啊。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这边的发展也是陷入了瓶颈。

人才难得,想要造出好的芯片,不是砸钱就可以了,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时间的沉淀。

换句话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只能等。

被他按下慢进键的航天工程,也同样如此,空间站还留在工厂车间里,曾庆丰他们天天就按部就班,沿着之前制定好的计划。

脚踏实地,慢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