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难题(2 / 4)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好不容易见着像周济民这样有善心的大人物,巴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够不着。

既然够不着,那就要点好处呗。

当然了,哭穷归哭穷,乡镇领导很懂的分寸,并不是真的直接伸手问好处,而是希望周济民可以帮帮忙。

「想让我给你指一条明路啊?」

周济民顿感好笑地道:

「我的身份,想必你们都知道吧?我只是一个小教授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乡镇领

导闻言,顿时急了,却有听周济民继续说道:

「不过,既然你们都这么问了,那我说几句吧。」

一听此话,乡镇领导这才开心地点点头,一副恭敬聆听的模样。

这个地方身处高原地带,最好的情况,那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展畜牧业,加强教育等。

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所以说什么都是假的。

「领导,我们也知道是需要发展教育,可是我们乡镇这样的情况,您也看到了,要老师没老师,要学校没学校,山路不好走......」

提起教育,乡镇领导直接成了苦瓜脸。

他说的也是事实,没有钱,寸步难行。

就是小钢牙和小干菜两人曾经就读过的小学校园,那不过是一处山洞地方开辟的学校罢了。

并且那处地方,还住了一个村落,人口较多,有四五百号人,这才有了一个学校。

并且这样的学校,情况都算是最好得了。

其他很多地方的情况更加糟糕,只有几间茅草屋搭建的交易学校。

很多学生上学,都是需要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

就算是大人,偶尔这样走一走,都觉得无比辛苦,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

教育资源贵乏也就算了,没有教师才是最大的难题。

从六十年代开始,很多城里的青年下乡,但根本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这片地区。

原本是分配了十多名青年来这里,结果不到一年,全都走光了。

因为这些青年,要么是水土不服,生病去了大城市救治,要么是其他状况,甚至还死了两人。

要知道这些青年可都是好青年啊,结果来了这里,就出了这样的事儿。

谁还敢来啊?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乡镇才会成为远近闻名的超级困难乡镇了。

听罢这些话,周济民也没有好办法。

教育资源不均匀的事,跟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沉吟半晌,道:

「这样吧,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他自己直接蛮干,肯定是不可以的。

捐赠一百所希望小学,或者是上万所,周济民都可以做得到。

问题是,有没有这个必要!

小学校园可以落实建成,问题是师资力量这是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