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满月酒(2 / 3)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哦,扶我起来,我想去看看孩子。”

“要不你还是多休息吧,你才刚生产完不到三个小时呢?”

“没事儿,我刚才睡了一会儿,身体好多了。”

周济民虽然还很担心,可她自己已经起来了,他只好去搀扶她。

果然,她的身体还是非常不错的,真的可以行走了。

见此,周济民自己都很惊讶,没想到丁秋楠的身体变这么好了。

隔壁房间里,几个小屁孩,写了几个字,又跑去看一眼两个妹妹,然后又跑回来继续写。

所以,平时只需要半小时完成的作业,现在她们花了两个多小时,至今还没写完呢。

然后还被她们爸爸妈妈抓了个现行。

“这都多久了还没写完作业呢?别磨蹭了,赶紧去客厅那边写作业去,要是等下还没写完,今天都别吃饭了。”

听到她们爸爸的话,孩子们抱着作业本,一窝蜂跑了。

有些时候,就得严格对待才行,要不然,她们是真的会无法无天了。

傍晚的时候,老杨和杨夫人一起过来了,带了不少礼物。

大部分都是鸡蛋,说是家里的老母鸡生下来的,蛋还蛮大的。

走的时候,被周济民塞了不少腊肉和海鲜,还有一桶五十斤装的花生油。

这年头,装油都是用瓦罐陶瓷,而这些东西,周家简直不要太多。

特别是把隔壁的二进四合院打通之后,家里变得更大了。

拢共一千六百五十平米呢,可真是不小了。

接下来几天,该收到消息的朋友,全都来了。

老邢、段学复、华老、莫思颖等人,基本上都来探望了。

本来是送礼的,结果走的时候,拿了更多的礼物回去。

在这个时代送礼,送食物送猪肉鸡蛋这些是最实在,也是让主人家最有面子的礼物。

因为送钱,大家都看不到呢。

反而送猪肉,直接拎着一扇猪肉登门,那邻里街坊都会看得一清二楚。

“济民,要给孩子们办个满月酒吗?”

满月酒的事,只有周清怡和小不点两姐弟办过一次,那次其实也相当于她跟周济民两人的结合宴了。

“办啊,为什么不办?”

周济民闻言,懊恼地拍了一下脑门,心说他都忙忘记了。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除了卖海鲜,照顾丁秋楠她们,剩下时间就是在空间里捣鼓折腾那些科研论文。

航空发动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因此,涉及图纸下来之后,他又对图纸进行论证,找了很多论文,翻阅了几百本书籍。

总算,在双胞胎出世的第十天,把技术图纸完全确认了下来。

接下来要搞的动作,也十分简单,那就是整理好论文,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好,用来作为接下来发动机研发的理论基础。

实验一开始,就是要搞好大方向。

大方向正确,那么接下来的研究才不会出错。

之前搞定的千分之三的材料研发,接下来就是慢慢推进了。

好消息就是,他之前在东北待的近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值得了。

几乎所有实验会用到的金属材料、粘合剂材料等,他都准备齐全了。

唯一麻烦的是,机器设备还是少了一些。

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想到丁秋楠询问起给双胞胎办满月酒的事,他当即就觉得这应该办。

既然要办满月酒,那么就得提前准备了。

嗯,优先准备菜单,接着就是客人名单,然后家里的布置。

“楠楠,要不我们这次不在家里办满月,去饭店那边办怎么样?”

丁秋楠想了想,觉得还是在家里办好一点,这样的话,大家也能自在一些。

周济民仔细一想,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就算老林他们来了,也是在客厅,而其他客人在大院或者其他地方,吃饭的时候,很自在。

相反,现在的饭店,那个服务水平。

想到这里,周济民连忙摇头,冲丁秋楠说了一句,当我刚才什么都没说。

去饭店举办满月酒宴席的提议,就此作罢。

于是,当天晚上,周济民又趁着夜色离开了家里,外出渤海捕捞海鲜。

忙活了一个晚上,他发现,渤海附近的海鲜,质量还是太差了。

可能是因为这里三面都是陆地,加上附近陆地的人口众多,渔民肯定也很多。

如此一来,渤海里面的鱼,就算有,质量也差了很多。

相反,当初在海参崴那边,尽管他只是出海几天,拖了几网,但收获却不可同日而语。

“麻蛋,还是得要有飞机才行。”

看着北方的海,周济民骂骂咧咧地吐槽了一句。

如果有飞机,他现在就可以飞去北海道那边,下海待上几个小时,总是可以找到帝王蟹、红鲷鱼等鱼群。

那边地处洋流交汇地带,带来了不少有益海洋生物的养分,所以海底物产丰富。

转过天,周济民再次来到渤海,这次他出海之后,直接开船,来到了黄海。

在黄海逛了一圈,临近早上六点,这才满意地离开。

还别说,黄海的海底,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起码各类新鲜海鱼就搞来了不少。

海鲜的事弄好了,接下来就是敲定满月酒的菜单了。

“爸爸,你在做什么呀?”

书房里,周济民正在给客人们准备写请柬,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一份很朴实无华的书面请柬而已。

“什么是请柬呀?”

周秉良站在他姐姐身前,好奇地看着书桌上的请柬,上面的字,他大部分都不认识。

“去把新华字典找来,你自己翻字典,看看能不能找到请柬,然后查看一下是什么意思。”

由于时间充足,周济民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桉,反而这般说道。

于是,五个家伙,顿时跑去拿字典了。

家里常备新华字典,有好几本呢。

虽说一块钱一本,价格昂贵,但周家却买了好几本,因为都要用到。

从一九五七年第一版之后,六三年又有第二版。

之所以会在六三年有第二版,还是因为之前周济民搞出来的打印机、复印机等,极大地方便了印刷工作。

很快,孩子们就抱着字典跑回来了,然后开始翻找。

周秉良还不会找,还得让他姐姐帮忙。

认字最多的周清娴、周清怡和小不点,现在都认识上千字了。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她们三姐弟经常都要写字练习,除了玩耍就是读书了。

本身也很聪明,加上营养充足、师资力量强大,所以她们认字多,学习快也是很正常的事。

“爸爸,我们找到了,请柬就是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

“你们真棒,不愧是爸爸的好孩子。”

把孩子夸了一顿,周济民起身把请柬收好,准备送出去。

红星公司,他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今天来这里,除了送请柬之外,还有一件事。

一把手办公室,周济民见到了朱文军。

闲聊了满月酒的事,周济民便直入正题道:

“是这样的,我希望红星公司成立一个分公司,专门负责一部分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究工作.....”

“什么?自动化生产设备?”

朱文军晕乎乎的,这种东西,光听名字就知道很厉害,那是红星公司能碰的吗?

“不用那么惊讶,红星公司体量那么大,也应该提升一下效率了.....”

周济民摆摆手,接着开始往下解释。

所有跟技术有关的生产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偏偏红星公司有这几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现在开始进行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设备研究,完完全全是具备了资格。

只有做到生产力的提升,才能空出更多的人才,然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提升。

航空发动机以及飞机等其他零配件的生产,那都是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支撑才可以的。

以当前内地的水平,别说生产发动机热端部件的涡轮晶片,估计连飞机机壳都费劲。

以周济民现在研发的飞机为例,飞机可是要能飞抵万米高空的,对于飞机各个部件的要求都非常高。

因此,生产要求自然要比什么尹尔十四、子爵号这些飞机要高很多了。

更何况,周济民还打算让飞机具备在海上飞机降落的能力,那么对起落架的要求就更高了。

自然了,他要造的飞机,肯定不是什么a380那样的巨无霸,更多的像是私人超跑那种的战斗机。

不会很大,但绝对牛逼。

有些布局,其实就是闲棋,但其实结局早已注定。

未来会怎么样,周济民不知道,但有些事,得去做了,才会知道有没有结果。

朱文军听完之后,大为震动,为周济民的深谋远虑和手段折服。

很快,他便亲自揽下了这件事,并且马上就去召集人选,搭建分公司的人马。

“管理层人选可以不着急,但技术人员可以先行。”

周济民却突然表示,朱文军立马接上,“对对对,技术先行。”

于是,他喊秘书,去把技术人员都召集了过来。

现如今的红星公司,技术人才储备很充足。

没一会儿的功夫,就来了几十号人,这些都是红星公司当前的技术骨干。

“是这样的,各位技术工程师同志们,我们红星公司接下来马上成立一家分公司,主要是......”

朱文军刚介绍完,就有人打断道:

“领导,您刚才说是我们要自研自动化设备?用来提升生产力?”

此人名叫陈平,是归国工程师,现在是红星公司的第一研究所的一级工程师。

“陈同志,你没有听错,我们是要自研自动化设备,为接下来的多样化生产提供助力....你对此是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虽然我也很希望我们可以进行自研这些自动化设备,但是领导啊,您也别听信一些小人的说法,或者盲目听从报纸上的夸张......”

陈平痛心疾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