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沙漠的雪(2 / 2)

作品:《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真的太美了。

沙漠变雪原,瑞雪兆丰年啊。

看到他呆滞在原地,一动不动的样子,大头兵们赶忙上前询问。

“周组长,您在看什么呢?”

“你看不到前面的雪吗?”

“啊,看到了啊,咋了?这雪,每年冬天都有的啊,有啥稀奇的?”

周济民无语,去年他就没看到有,还每年都有呢,开玩笑。

在沙漠,每年的降雨量仅仅只有20毫米,但蒸发量却是3000毫米,要是每年都有雪,那这沙漠的降雨量也不至于这么稀少了。

甚至,降雨量一旦增加的话,保持跟蒸发量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沙漠的大环境都将引来大变化。

跟大头兵没什么好说的,周济民也没继续跑步了,回到石屋,提着两个木桶就出发了。

石屋有地下室,是他存储物品的地方。

现在沙漠下雪了,正好去搞点雪回来,以方便中午使用。

别看现在是零下的温度,但到了中午,气温能上升到十多度。

极端的时候,还有可能上升到二十度的气温呢。

冬天的气温,温差相差四十多度,可想而知,这里的环境有多么恶劣了。

等到了夏天,会更加疯狂呢。

大头兵看到周济民的动作,整个人都迷湖了,完全搞不懂他为什么要去把雪提回来。

毕竟这里压根儿存不住雪啊。

没人懂他的蜜汁操作。

连林武旺也被整湖涂了,但还是提着木桶跟了上去。

睡晚的李雨竹起床后,本来也准备跑步的。

可是她没看到周济民,听说他去远处提雪了,她便也跟着去凑热闹了。

小镇范围内没下雪,而是在距离小镇几公里处的地方才有雪。

覆盖在沙漠上的雪,只有薄薄的一层。

估计等半上午的时候,太阳一晒,雪久就消失不见了。

然而,很快,李雨竹追上周济民的时候,却发现了这里的雪,很厚。

差不多有十厘米的厚度。

可谓是瑞雪兆丰年的大雪了。

“济民,你要这些雪干嘛?”

“放冰窖里,等天气热的时候,不就可以用了吗?”

“干嘛这么麻烦?你不是有硝石吗?”

硝石确实是很不错的制冰材料,但这玩意儿又不是万能的,而且吃多了不好。

再说了,他之所以想把雪提回石屋,其实就是装装样子,最主要的还是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而已。

毕竟他平时使用的冰,其实都是空间来的。

所以,他没有跟李雨竹解释太多,只是闷头干活。

沙漠里的雪,确实是一大奇观。

万小华等工人也都趁着开工前,跑过来瞄几眼。

甚至,连江圣博等大老,也都有样学样,学着周济民的动作,提着水桶,到雪地比较厚的地方,在太阳晒干之前,捧了不少雪回家。

如何存储这些雪,成为大家忧心的问题。

对此,周济民表示,你们又不是要雪,而是水,既然这样,把雪倒回水井就好了呀。

得,他这么一说,反倒是让江圣博等人醒悟过来,对呀,这些雪就是水。

水是什么?

就是沙漠里最宝贵的东西啊!

也就是有了水井,导致大家平日里对水的需求,不像前几年,那么渴望了。

反倒是因此,让大家看到雪之后,只想着玩,看美景,却没有想到水源的问题。

“除了科研人员和留守人员,其他人都抓紧时间去提水!”

江圣博跟几位大老碰头之后,马上就发出了今天最新工作指令。

并且很急!

因为一旦过了时间,太阳出来后,几公里外的雪,就会消散掉了。

大头兵们听到这个命令,都呆了呆。

至于吗?

都有水井了,干嘛还要把雪提回来呢?

等雪融化了,还不是渗透到地底下?

脑子烧坏了吧?

还好,大头兵们的疑问,并没有被江圣博他们听到。

要是被听到了,一顿训斥肯定是少不了的。

珍惜水源,才是在沙漠上的生存之道。

何况,大雪覆盖的沙漠地带,距离小镇有好几公里呢,谁知道这地方的地下水能不能食用?

轰轰烈烈的提雪行动,在十点之后,就停止了。

没办法,到了十点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雪已经融化得七七八八了。

看到雪慢慢变成黄沙,江圣博很是懊恼,早知道就应该早点行动。

一个早上下来,压根儿就没弄到多少雪,唉,失策了。

他懊恼没多久,第二天清晨,又是一场大雪。

并且,这场大雪直接落在了小镇上。

周济民只是觉得今天比昨天冷,但推开门看到的景色,却更开心了。

因为今天的雪比昨天还要大,脚步踏出去,直接没过鞋子了。

“哈哈,周组长,今天不用再提雪了吧?”

巡逻队伍刚好经过周济民这边,张清泉的起色很不错,开着玩笑说道。

“你们当然不用,我这里可是有一个冰窖的,正好多存点雪,到时候天气热的时候,就可以慢慢享受了。”

“这么热的天,冰窖也藏不了多久吧?”

沙漠地区,就算挖地窖,又能挖多深?

就算挖好了,雪也藏不了多久啊。

“嘿嘿,山人自有妙计。”

周济民怎么可能会告诉对方,自己是开挂的呢?

石屋的地下室,他都没让外人参观过,全是他自己挖出来的,连石头,都是他自己从外面搬回来的。

因此,地下室有多大,没人知道。

除非他们突袭检查,打开他的地下室来查看。

不过,林武旺他们还没那个胆儿。

天色将亮,小镇很快陷入到了狂欢当中。

此次是真正瑞雪兆丰年了。

有了这么一场大雪,相信来年,沙漠这边会变得更好。

在大家都陷入欢喜当中的时候,周济民却走进了蔬菜棚。

进入冬季的时候,菜地也重新安装上了玻璃,圆弧形的顶,没有堆积太多的雪,倒是不用担心。

菜地里,冒起了不少绿色的嫩芽,很是喜人。

里面的气温如春天一般,潮湿又温暖,最适合植物的生长了。

查看了一下蔬菜的生长情况,周济民又给菜地浇了水,然后才摘了一些青菜离开了菜地。

“济民,我可以看看你的菜地吗?”

李雨竹不知何时,跑到石屋门口,笑眯眯地询问道。

周济民指了指身后的菜地,表示你随便看,但不要随便碰。

小镇里,除了公家的蔬菜大棚,就数他个人的蔬菜大棚最大了。

并且,他的大棚里,蔬菜种类是最多的,也是长势最好的。

李雨竹走进菜地一看,只剩下惊讶了。

没一会儿,出来后,她就像三好学生,追问周济民,是如何做到如此完美的?

后者表情很无奈地摊手,这是天生的,就好像你的美丽,也是天生的一样。

“不,我觉得你不是天生的。”李雨竹突然一本正经,周济民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过去。

就听到李雨竹嘴角微翘,道:

“我觉得你之所以这么完美无缺,肯定不是天生的,而是我公公和婆婆生的。”

嘎!

周济民愣住了,自己居然被她调戏了。

同时,更加无奈了,这个女人,是不是有些太放肆了?

“李雨竹同学,我已经结婚了,孩子都四个了…..”

“……明年就会跟我老婆领证,李雨竹同学,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们不可能的…..”李雨竹接上了他的话。

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基本雷同。

“每次都这句话,济民你可不可以换点新鲜的词?”

撇撇嘴,周济民道:“大家都这么熟了,做朋友挺好的,你就别打我的主意了。”

“小镇这里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像崔博士、张研究员等等,他们都是青年才俊呢,你赶紧考虑考虑他们吧。”

“一个地中海,一个矮冬瓜,别说我看不上,我想你那个邻居万小华都看不上呢。”

“那我回京城再给你介绍几个,指定让你满意。”

“把你自己介绍给我吗?那我肯定满意啊。”

“停,没事干就赶紧自个做饭去,要不然就回去工作,我没时间跟你唠嗑了。”

见他放大招了,李雨竹没办法,只好转身离开。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她老早习惯了。

每次斗嘴都挺有意思的,就这么跟他相处着,她也满意了。

转眼又过去几天,周济民的菜园子,很多蔬菜已经长高了。

到了收获的时候,他一个人肯定吃不完,就去食堂那边,喊人来帮忙收割。

张清泉和林武旺等大头兵也都跟着过来了。

“嘶,周组长,我就闹不懂了,为什么你菜园子里的菜长势这么好?该不会是你每天晚上都给它们加了肥料吧?”

不管是大头兵也好,还是食堂的炊事员,全都很吃惊。

眼前这两亩地的菜园子,被周济民打理的非常好,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不说,关键是种类全,很诱人。

细腻的香芹、拔高的蒜苗、绿意盎然的生菜等等。

还有最受欢迎的香菜、菠菜等,以及胡萝卜。

跟别人家的菜园子相比,周济民打理的这个菜园子,那确实太好了。

“胡说八道什么呢?我一个人能有多少肥料?种菜也要讲究科学的,沙漠里没有肥料,我们可以人为制造材料嘛……”

周济民呵斥一句,却没有透露更多消息。

就跟他之前在管理层会议上提出的小发明一样,就是专门给人挖坑往里跳的。

想要知道这些技术,要么从他身上搜取技术资料,要么把他给绑了。

可不管哪一个办法,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主要是周济民跟兵王差不多的身手,已经被很多人熟知了。

藏不住啊!

“周组长,您这片地种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还用薄膜给包裹住呢?”

张清泉指着角落里,一块插满了各类断树枝的地,好奇地询问。

身为最不正经的研究员,周济民对大科研项目不太感兴趣,反而专门搞这些小研究。

“嫁接技术都知道吧?这个就是咯。”

“啊?这么简单?”

见林武旺傻眼,周济民笑道,“对,很简单,你也可以试一试的,不过能不能成,我就不知道了。”

嫁接技术哪有那么简单呀?

他都是因为开挂,才知道如何更加高效地嫁接。

还是林武旺,或者换了其他人来操作,那指定不行。

漫漫长路,慢慢地走。

“那这个是可以种出什么果实的吗?”

张清泉随口一问,周济民也随口一答,苹果。

苹果好吃吗?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只要是吃的就行,好不好吃都是其次的。

就好像之前周济民把当初丁秋楠不小心放了三少盐的莲蓉月饼,给到少年刘阿根他们的时候。

他们只会说好吃,好饱。

而不是说很苦很难吃。

不是周济民舍不得给好一点的莲蓉月饼给他们,是他们不愿意接受。

就算是放了盐的莲蓉月饼,也是费了他不少口舌,才让刘阿根他们接受的。

要不然,他都在愁这些莲蓉月饼该如何处理呢。

“沙漠能种苹果吗?”

对于林武旺的问题,周济民没有回答。

蔬菜都能种,苹果种不了?

开玩笑嘛!

肯定可以种呀。

但怎么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尝试的问题。

有大头兵们的帮忙,收割起来当然很快。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两块菜地就被卡卡收割完了。

收割好的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箩筐里面。

摆放的队形,像极了他们在整理内务时的样?

??,一目了然,且赏心悦目。

“好了,今天就先收割这么多吧,明天再过来收割其他的。”周济民笑着说道,看着被收割走的菜,没有丝毫的心疼,反而满满的成就感。

中午,食堂。

万小华跟工友一起来到食堂打饭,看到翠绿翠绿的菜,顿时两眼发光,口舌生津。

卖相如此好看的菜,味道肯定不会差。

“同志,这些菜是从哪来的呀?咋这个季节还能吃上这样的菜呀?”

打菜的炊事员笑着说道:

“周组长的菜园子里摘的,这菜很好吃,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口福了。”

其他上百亩的公共菜地,有些还没装上玻璃,有些装好了玻璃,可因为肥料不足的问题,还没有菜产出。

最近一段时间,食堂吃的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菜,或者入冬前储藏好的白菜、咸菜等。

今儿这翠绿的菜,可真是难得一见。

所以大家都十分开心。

“真的吗?”

万小华非常惊讶。

要知道她也经常去周济民的石屋那边学习,也看到周济民经常进去菜园子。

可她没有进去看过,以为周济民的菜园子跟其他菜园子没什么区别。

却没想到,里面居然可以种出这么好看的青菜,可真是让她太惊讶了。

后面排队的工人同志已经在催促了,万小华只好赶紧端着饭盒离开。

吃饭的时候,四周的人,都在讨论着今天的菜。

基本上都知道了这菜是从周济民门口的菜园子采摘的,可着实让大家惊喜不已。

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周济民种菜这么厉害?

尤其是负责其他菜园子的工人,更是心痒痒的,恨不得现在就跑去请教周济民。

之前夏天的时候,也没发现周济民的菜园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想到,一到冬天,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石屋门口,周济民的菜园子门口就挤满了人。

“你们都赶紧回去午休,别挤在这里,菜园子有什么好看的?”

刚吃过饭,准备午休的周济民,没想到就被门口的这群人给闹得睡不着觉了。

可大家听到他的话,却表示不用午休,就想请教一下,怎么才能像你这样,把菜园子打理得这么好?

“行了行了,都赶紧回去吧,等我跟领导申请之后,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如何科学种菜。”

“现在都散了吧,该休息就休息去,不想休息的,就赶紧回厂里搬砖。”

得,一听他这么说,大家顿时一哄而散。

现在去搬砖?

不可能!

请教如何种菜这件事,是为了自己的肚子着想。

但是搬砖嘛,那还是算了吧,天天干活已经够累了。午休时间还要搬砖,这就太过分了。

此事当然也惊动了江圣博等大老们,老冯一听这事,就撇嘴道:

“肯定是瞎搞的,而且不具备推广开来的可能性。”

自从上次跟周济民闹过别扭后,老冯就十分不待见周济民了。

每次有什么提议,只要事关周济民的,能怼就怼。

就算被打脸,也在所不惜。

“老冯,你少说两句吧。”

江圣博苦口婆心地劝说,可老冯依然我行我素,压根儿就听不进去。

很快,周济民过来会议室了,准备就今天菜园子的事,做一个说明,以及提一个方案。

“大家都听说了今天中午食堂的事吧?我没想到我种的菜这么受欢迎,讲真的,受宠若惊啊。”

一句开场白,江圣博他们是微笑点头,甚是满意。

然而老冯却哼了一声,满脸不屑。

周济民没有搭理这个老头,因为这老头纯粹就是头铁脸皮厚,为老不尊。

“中午的时候,还有不少工人跑我菜园子门口参观,我也是不胜其烦,生怕他们冲进菜园子去,把我的菜园子给踏平了。”

“所以,我旧事重提,去年冬天我就提及过的一项提议,科学种菜。”

如何科学种菜,特别是在沙漠这个地方,更是要精益求精才行。

首先是土地,这是最根本的先决条件。

他菜园子里的泥土,可是之前刘阿根等人,从附近几个村子的池塘里,挖来塘底的泥土,用马车运输进来的。

所以,土质肥沃。

其次就是对菜种的培育。

菜园子里的菜种,全都是从空间培育好的优质菜种,天生就比其他同等菜种要强大。

根系也更加发达一些,生长情况更好,这是良性循环。

最后就是肥料的供应问题了。

农家肥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尤其是在沙漠这个地方,想要获得充足的农家肥,那是不可能的事。

钾肥、氨基酸、复合肥等等,这些都只能靠钱来购买,要不然,就是自己制作。

但,太难了。

想要从自然界获取这些肥料,还得实现现代化工业设备才行。

不过,这些都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

比如周济民空间里的循环养殖模式,其实可以照搬过来,放在沙漠这边进行。

只不过,当初他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被前驻地大老江德福等人给否了。

现在旧事重提,方案也做了优化,同时还有周济民的菜园子作为例子。

加上周济民提议,摸着石头过河的话,大胆假设,慢慢实验,应该可以通过吧?

谁知道,他刚提出来,老冯第一个反对了。

“你的菜园子可以从外面的池塘运来充足肥沃的池塘泥土,可别人呢?那是上百亩田地呢,哪来的那么多池塘泥土给你?”

“而且,就算有,运输也是一个大麻烦。”

“此外,循环养殖,也得有充足的肥料,鱼的养料,和动物的饲料,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老冯提出的三个问题,都非常尖锐,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毕竟这里是沙漠,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安泽胜闭目养神,不参合这些科研上面的事。

虽然说他也很赞成周济民的这个提议,但老冯也没有说错,问题如何解决?

太难了!

江圣博等其他大老则是接过方案,翻看着。

周济民撇了一眼老冯,没说话,因为不想搭理对方。

后者被这眼神给刺激到了,拍桌子瞪眼道,“周济民你刚才那么看我是什么意思?你给我说清楚!”

“老江,你们慢慢看,看完叫我。”

说罢,周济民就学着江圣博的样子,也闭目养神了。

这可把老冯气得够呛,恨不得过来揍周济民一顿。

“老冯,别跟泼妇一样,先看看方案再说吧。”江圣博无奈,拉住了老冯。

哼!

老冯重重地哼了一声,重新坐下来,却没有看周济民的方案。

过了一会儿,江圣博他们也看完了,对老冯刚才提及的三个问题,周济民都在方案里面做了针对性解释和说明。

其实就是先拿二十亩或者三十亩田地作为试验田,养殖几十头羊、猪等家畜。

利用太阳能电板下的草地解决部分家禽饲料问题,剩下的通过刘阿根等人从外面运输进来。

通过这些家畜堆积的肥料,以及小镇三千多人日常的粪便进行沤肥,解决二十亩田地的肥料问题。

同时,挖几个鱼塘养鱼,也能丰富小镇食堂的菜谱。

总之,多方面发展,循环利用。

以试验田为起点,慢慢扩大发展,带动其他菜地的发展。

江圣博觉得很好,忍不住赞了一句,老冯就马上反驳说:

“好什么好?我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