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明英华 / 章节正文阅读

133章 和鲁藩谈合作(5 / 5)

作品:《大明英华

郑海珠听了他的行文思路,直率地提醒道:「小殿下这番话,好比是直接向朝廷许诺,愿意缴纳竹木抽分税了。各地藩国都有自己物产,他们看到鲁藩此举,会不会群起而攻之?」

朱以派明白郑海珠的意思,他侧头看了看自己的妻子郭氏,澹澹抿嘴,向郑海珠道:「郑姑娘,我与夫人,都觉得你是个良商,试问,你今后做买卖时,会因为怕女干商群起而攻之,就丢掉良心吗?」

郑海珠闻言,心中大赞一声「好」,坚定道:「对,若因怯懦而与女干商和光同尘,天塌下来时,大家会一块被压,真的被碾为泥尘。辽东一乱,山东必受殃及,鲁藩能这样早地就挺身而出,为朝廷献税为饷,不仅大义,而且明智。」

朱以派点头,继续说实操层面的细节:「按照郑姑娘所说,合适的矿工丁口,在辽阳以东,并非旅顺口以北,而我们兖州府离登州尚有千里之遥,那些矿工为何要从登州进来,而不从陆路再换京杭大运河进来呢?」

郑海珠这几日摸了摸鲁藩的情形后,已决定把将来的辽海局势情报总站设在兖州,自然要重点推荐吴邦德。

她遂莞尔道:「吴公子有蓟辽游走的教训。」

吴邦德会意,带着谨慎的口吻道:「回小殿下的话,若走陆路,且不说山海关通关手续繁琐,就说进关后,在顺天府

登上运河船只,沿途亦颇会颇多周折,岂如全程皆在山东治下更好?」

言下之意很简单,不要经过别人的地头运人和做事,尽量在山东这自家地盘里闭环操作。

郑海珠则顺势补充了一句更为直接的:「将来若将鲁藩的棉花布匹运去辽东和朝鲜售卖,把那边的人参貂皮收到兖州来,都是走登辽海道更为便利。」

朱以派笑了,看向妻子郭氏道:「郑姑娘真是三句话离不开银子二字,与你我颇像。」

郭氏却不笑:「郑姑娘比我们更需要银子,她要买咱们的煤,造她的火器,不,是给朝廷造火器。」

朱以派一怔,继而挥挥手:「我去禀过鲁王,我们兖州挖出来的煤,送给郑姑娘一些就是。」

郑海珠道:「那倒不必,松江火器坊,将来或许能从朝廷请到款项,现下说好了是我捐资试造,朝廷准造就已是大幸。小殿下和夫人,若觉得我可堪一用,不如启禀鲁王,从煤矿里分我们濠明商社一些股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