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章节正文阅读

1114 江东死局(3 / 4)

作品:《汉祚高门

人皆以为沈哲子强大在于江北这十数万雄师,但最起码在现阶段,真正能够给他提供更大帮助的还是老爹沈充对乡情乡势的牢固把握。因为在三吴之地有着深厚的基础,沈哲子才可以从容等待,而不是像后世刘裕那样江东一旦有所动荡,即刻抛弃江北局面回镇江东。

江东所谓的混乱,其实到目前为止,仍然被控制在京畿周边,而所崩溃掉的,主要也都是上层的统治构架。

沈哲子最理智的作法,其实应该是始终保持缄默,一直引而不发,待到动乱折腾完最后一丝气力,再从容渡江,按照自己的心意,将中枢上层统治秩序重新构架起来。

可他终究还是没有忍耐住,在面对郗昙质询的时候做出表态,唯以王诏为命,一俟诏令过江,即刻南渡定势。

之所以如此沉不住气,也是因为早间刚刚得讯,就连镇守石头城的宿卫将士们都发生哗变,而且各种抨击皇帝失德、要作废立试探的言论充斥都内。

而且皇帝和皇太后所暂居的建平园也被强众围堵起来,就连江北在建康的情报人员都不能查探内中情形,但也可以确定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沈哲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理智,但他也不能完全的免于人情,无论是肃祖的知遇之恩还是顾全夫妻情分,他都不能再做缄默,不能坐视皇帝与皇太后深处如此孤立凶险的局面中,所以先作发声以为声援。

有了沈哲子这一表态,皇统之后便有江北十数万王师为其依仗,无论哪一方把持皇帝,都必须要礼奉有加,否则待到沈哲子过江之后,必然要作为首恶被赶尽杀绝!

这是在不打乱他的即定节奏情况下,他能够为皇帝做的唯一援助。若真不审形势的急切派兵过江,那江东各方在急切之下会做出怎样的过激行为其实莫测,反而会增加皇帝与皇太后的危险。

上午完成郊祭劝农的典礼后,沈哲子便返回了广陵城,而午后不久,杜赫等一众都督府重要属官们便抵达了广陵,同来的还有三千寿春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