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蚁贼 / 章节正文阅读

58 圣旨(2 / 5)

作品:《蚁贼

刘福通沉默了会儿,说道:“就按俺刚才话里的意思去写。但有一点需得注意。”

“是什么?”

“不要把话说得太明白了。可任小邓为此战之主帅,也可以把他夸得天花乱坠。但是类似‘节度海东、金陵两地军马’这样的话绝不能写!”

简而言之,刘福通的意思就是圣旨内容要含糊,可以确定邓舍为此战的主帅,但是却也不能把朱元璋放得太低。打一个比方,如果将益都和金陵比作两座山,乍一看,似乎益都这座山较之金陵高些,但归根到底相差不多,而且两者还都是山。主、次虽分,可是也等同没分。

罗文素说道:“太保高明!这样一来,既定了益都为主,却也没得罪金陵。恰是‘两全其美’。”王显忠也是连连称赞不已。

只是可惜,他两人说的只是表面,其实没有看出刘福通这层安排的深意。丁国珍看出来了,拍手叫绝,说道:“古人云:‘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刘公,您的此计真是太好了!高瞻远瞩,即为此乎?”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如果刘福通不答应金陵和益都的请求,不肯出圣旨,就是同时得罪了朱元璋与邓舍,只会激起他们的不满,乃至“同仇敌忾”之心,以他两人的狠辣手段而言,说不准就会因此做出什么事儿来。把安丰放在金陵与益都的对立面上,是为“急之则相持”。

答应他两人的请求,并且也确定了邓舍为主,可同时又不肯给其实权、将之地位彻底明确下来,反而很含糊,“缓之而后争心生”。谁的“争心”?自然是金陵与益都的“争心”。战败就不说了,如果战胜,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两方必会生内斗。内斗一起,得利者谁人?只有是安丰。

丁国珍说“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才是真正的“取之左右逢其源”!

刘福通虽然不读书,到底纵横天下多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宋亡以来,百年中有数的汉人英雄之一。虽然说,蒙元入主中原后,造反的汉人一直层出不穷,几无断绝。但若不是韩山童与他,这一场红巾军大起义也不会这么快就展到如此轰轰烈烈的地步!

黄河石人出,挑动天下反。率三千子弟,倡起事;杀黑牛白马,登高一呼,影从者百万。红旗竖起,就像是一声春雷炸响,驱散了笼罩在中国大地上几近百年的异族阴云。多少的豪杰欢喜雀跃,从四面八方奔来,汇聚在他的麾下;多少的英俊弹冠相庆,不辞千里而来,甘愿受其驱使。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呐喊与激情间,又有多少的汉家子抛头颅、洒热血!所向披靡,年余间拓地千万里;三路北伐大都,几乎逼得元帝仓皇逃遁。

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在郭子兴的手底下唯唯诺诺;而邓舍,也才是红巾军里的一个马前卒子。最盛的时候,天下谁人不知君!杀伐决断,威名何止如日中天?即使现如今运道不在,处在了末路,猛虎依旧是猛虎。

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可以容忍朱元璋,他可以忍耐邓舍,他可以暂时地蛰伏起来,他可以忍受失败,但要想让他从此彻底地收起爪牙,自愿从波澜壮阔中退出,却是绝无可能!他怎肯甘心?他又怎会屈从!只从这一道圣旨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深谋远虑,也同时可以看出他的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