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不懂什么叫做疟疾,小美用最浅显的语言来为胤礽进行科普解释。

既然是蚊子传播的传染病,那么多发于蚊子多的地方,沿海、沿河地区空气湿润,湿润潮湿的环境则容易生蚊虫。

目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在于黑水虻可以有效的抑制蚊虫产生的“毒性”,可是那也是用来预防,而非治疗。

胤礽可舍不得姚启圣这样金灿灿的珍惜人物是在蚊子造成的寄生虫传染病上,盯着小美问,也是急病乱投医,无奈之举。

小美给胤礽科普时尽量说得详细,一切都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救下姚启圣的命,那么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提升提取技术,最后再研究提取青蒿素显然不现实。

最终,小美以资料库中的信息告诉胤礽。

胤礽:……

造船去美洲取药,那更加不可能了。

“完了完了,姚大人要芳魂永逝了。”

小美又一次给胤礽放了世界地图,这一回比上一次见过的更加详细。

经过小美的科普,胤礽率先想到了去找南怀仁。

南怀仁很遗憾地告诉胤礽:“微臣来大清已经几十年了,身边并没有带有这种药物。”

但是如果胤礽需要,南怀仁可以传信给他身后的耶稣会,请耶稣会的其他传教士通过海船将药送到大清来,这已经是最快的方法了,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胤礽感到有些着急,一、两个月的时间,姚启圣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吗?

他又问小美:南师傅可信吗?

也许是从小就将自己定义为大清国内人,而从国外来者的西方传教士被他定义为大清国外人,胤礽对来他们这儿的传教士始终带有一定的警惕心。即使南怀仁表现得无害,可是他在游记之中用了一种对大清的称呼“鞑靼”,这个称呼足以说明,南怀仁虽在大清做官,却并未归心大清。

小美教给胤礽的知识,是康熙所不知道的空白领域,大清的海禁时间太久,久到了大清对外面无知,也令外面对大清想入非非。

小美对海禁这一政策是万分唾弃的,尽管前几年海禁是为了抵抗郑成功势力,所带来的后果影响弊端也太大了。

胤礽苦思冥想,生怕姚启圣就这么没了。

胤礽向南怀仁提出,希望他提出向汗阿玛献药,有汗阿玛答应先开放部分港口,这样能尽快将那金鸡纳树所做的药给运来。

南怀仁一口应下了。

至于其他的,胤礽也做不了什么,这个时候就特别伤感于自己年岁还小,人力有所不及,肚里墨水太少,学习到的知识太少,以至于事到临头,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康熙派出的太医院判所采用方子,来自于《肘后备急方》,以青蒿为主药,然其见效甚微。

为了解除姚启圣的高热状态,又以《伤寒论》中所记的“柴胡桂姜汤”,解表驱邪,加常山截疟。

姚启圣所得疟疾,在时人看来是感染了疟邪,会传染人的,也因此,除去他所居住的院落中有太医院判及两位医士走动外,一律不允其他人探望。

时间在胤礽的焦急等待中,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姚启圣发作出来的症状,在太医院判大胆的治疗下暂时稳住了,高烧一退,下一步就是为贫血的姚启圣补血气。

院判写给了康熙一份上奏中提到:因受太子殿下此前研究虫的启发,微臣尝试了以水蛭、黑水虻等虫进行治疗,水蛭之吸血有助于排除淤血,却因姚大人缺血而不可多用,黑水虻药用所含营养之富,却不如另一种名为“洋虫”的虫效果更好。

洋虫又名九龙虫,在前朝就传入国土了,时人认为,有洋虫出现,则方圆必有长寿之人。

胤礽所创的昆虫研究所中留有不少继续为他发现昆虫,做研究实验之人。

因民间这一传闻,他们重视起了对洋虫的研究,甚至还用茯苓、红花来饲养洋虫,对比吃这些药材长大的洋虫入药效果是否比普通洋虫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