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90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四节 飞机工业(3 / 4)

作品:《大国崛起1900

洛克希德只能增强机体强度,大量采用铝合金材料,然后增大马力,借助迈巴赫的动机技术推出了另一款新的飞机,这次度大大提高,达到了3oo公里。

虽然性能还很原始,杨潮是以每架三万的价格,采购了十架进行试验。

杨潮的目的可不仅仅集中在飞机上,飞机的展可是能带动技术的,比如动机技术,新式的飞机动机还是用汽油动机,虽然是水冷动机,但是杨潮也是个不懂技术的,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水冷气冷,只能让洛克希德这些人慢慢研究了。

反正现在这款飞机,各项参数已经过了欧洲的同行,只要一直保持优势就好,让中国的飞机技术始终保持在前沿。

借着处理汽车和飞机的事情,杨潮在青岛多待了一些时日,仔仔细细参观了这座城市。

现在的青岛依然有8o万德国人,其中有5o万妇女1o万儿童,剩下3o万人,基本山都是技术人员和投资者。其中光是技术人员就有18万人,直到现在这些人依然是山东的技术骨干,虽说已经有大量的中国新生代技术人员出现,想要完全替代他们也很困难。

这些人的工资始终很高,普通技术人员还好点,现在已经拉平到了跟中国工人一个等级,否则就没人会用他们了。但是最高级的技术专家,依然拿着全世界最高的工资,中国有专家能力的技术人员也不会比他们工资低,完全市场化调节就这点好处。高低都是市场决定,让工人和资本家去博弈。

只是这些拿着高工资的德国人现在日子可不好过,他们的积蓄大量的被鼓动购买了德国人的国债,而这些债券都是私下行,杨潮没有允许,他们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能悄悄的在德国人中间交易。

而这些债券将会在战后变成一张废纸,他们的财富会随着德国的战败,而蒸一空。

杨潮很清楚这些变化,却没有阻止,因为那样就能让这些人继续留在青岛卖苦力,而不是战后回到德国去过退休生活了。

青岛的城市展则冠绝山东,沿着胶州湾,德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港口码头,现在已经有3万吨级的码头了,可以停泊最大型的商船,只是战争期间这里略显冷清,主要是中国国内一些商船停泊,美国商船主要在烟台停泊,而其他国家的商船,则基本上不来中国了,起码战前是很难看到他们了。

不过沿着码头,则是环绕海湾的城市群,这比后世的青岛面积都要大,因为在摩天大楼没有兴起之前,城市要展,只能从面积上着手,骨架就迅的摊开。

不过一西门子为的德国交通企业,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电车,倒是让这里的交通始终保持畅通。

但杨潮更关心的是青岛的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