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190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九十二节 富强党大会(2 / 2)

作品:《大国崛起1900

之后李富安痛定思痛,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监察团队,开始进行严密、常规性的审计,一度监察团队的人数,都过了整个管理团队,但是却也在没有出现他堂弟那种问题。

有高效的税务司和工业总局管理山东工业,虽然山东还有其他衙门。但是工业方面的管理,却极为高效,在全国都很出名,吸引了天津到广东等几乎所有口岸城市的工业资本来投资。也被那些资本家将山东的条件带回了家乡,山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让很多资本家都希望他们的省份也能模仿。

“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你可老多了啊!”

李富安工作还是很拼命的,跟他过去在赫德手下一样,这是一个有不一样追求的人。

但是太过操劳,尤其是贪污**的治理难度。远他的想象,他也开始对赫德理解起来,但是他还是不能接受赫德那种不允许中国人进入高级管理层的做法。

“廉政文化不是一时半会能建立的。这是文化关系。我们国家历来是一个权力社会,西方则是商业社会,权力讲究的就是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商业行为则必须诚信公平买卖,否则就做不下去。因此我们的社会中广泛缺乏诚信文化,让掌握权力的人不贪真的很难做到。所以我们只能一方面提高管理者的薪金待遇,让他们可以不贪的情况下也能有体面的生活,一方面还要建立严密、高效的监察团队,让贪腐者没有立足之地。贪腐的成本太高的时候,也就没有贪腐了。过个几年,廉洁也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那才是长久之计。”

“但是急不来啊。你现在已经做到很好了,只要坚持住。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要坚信我们总是能成功的。”

杨潮安慰着李富安,他堂弟的事情,让他总以为是自己身上的污点。

“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啊,你的监察、审计团队中,可是一定不能出现蛀虫的。”

杨潮强调道。

李富安点点头,但是也不敢像第一次那样跟杨潮打包票了,因为他真的不敢在相信人心了,他了解的堂弟,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弟都会被腐蚀,他还能相信谁?

表扬了一下李富安取得的成绩,也对他进行了一些鼓励,杨潮接着批评了一个人:

“我还要批评一个人,王求同志!作为我党的宣传部长,我认为他这几年来是很不称职的。我党的宣传工作,他甚少有开创性的工作,甚至不甚关心。反而一心在做他的工厂。”

王求借了杨潮十万两银子,开办了一个石化工厂,但是就像杨潮预料的那样,前景十分不好,一直都没有盈利不说,还被洛克菲勒的石油出口涨价逼得不断亏钱,十万两银子已经全都倒贴进去了,现在他已经借了一圈钱,却连工人的工资都无法维持,本来就不算大的工厂,现在已经走了一把的技术工人了。

工厂经营不好,王求就越是关心,就越是花费精力在工厂上,至于富强党的宣传工作,已经基本上成了一个花钱找其他报纸写软文的形式了。

王求脸色涨红,但是却无从辩驳。

“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是调整一下以前的一些缺陷。我们富强党目前有党员九千人,全都集中在出过留学人员,却忽视了国内广大的同胞,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向国内的广大同胞,广大的爱国、有意愿建设国家的实干家展。比如张謇那样的人,是完全符合我党的理念,也符合加入我党的条件的。”

“同时我们一直把目光聚集在精英阶层,这也是不对的。广大的工人同胞,技术骨干,但凡是接受我党理念的,也都应该吸纳进来。我党不是某一个阶层的党,不是某一个势力的党,我党是全国人民的党,是立志建设国家,造福全民的党!”

最后杨潮将下阶段工作的展方向定下来,然后又听取了这些同志的汇报工作。

这些人大多数都曾在各个洋人企业工作,杨潮当年给他们的任务是,让他们埋头锻炼三年,只要在技术和管理能上能证明自己的,杨潮就帮助他们创业,现在符合这个要求的,已经过了三百人。

杨潮让这些人制定项目,编写计划书,然后提交到自己的秘书处进行审核,如果切齿可行,杨潮就将给与他们一笔过十万两银子的贷款,作为他们的启动资金。

在座的这些干部,其实大多数都在那三百人之列,因为作为干部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的锻炼,所以往往在企业中表现的也都比较好,基本上都爬上了中层管理阶层。

所以一个个讨论的十分激烈,都是在表达他们对经济的理解,三句话不离他们各自的专业和行业,可以看出,这些人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成为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有条件创办企业了。

亲切的交谈,在每一个问题上,杨潮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尽力说服、影响和感染这些人,让他们跟自己一个想法,一个声音,一个方向。

热烈的开了一天会后第二天,杨潮就坐飞艇飞向了北方。

而杨潮到达北方之前,就已经批准了吴佩孚的作战计划。

1912年5月,黑龙江刚刚解封,春水卷着浮冰向着下游的大海中滚滚流淌。

而沉寂了半年的东北战争,又一次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三十万中国士兵,如同黑龙江的滚滚洪流一般,向着赤塔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