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工科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4 / 4)

作品:《唐朝工科生

再说了,人家是李皇帝封的巫山公,听这名头就和别人的画风不一样。

“冉灃州想要什么?”

“一是要给长子冉实买几诗,不弱曲江文会,以兹科举之用;二是织机要从保利营造买两万架,十贯一架,其中织工教授之用,一架五贯;三是蜀锦在汉阳需得一合用码头。便是这三样,大郎看如何?”

这三个要求,都很合理。新式织机的成本大概两贯,产量高到两万架这种程度,成本还能再压缩五百文,基本上十贯一架,也是关洛地区的采购价,没有什么苛刻的地方。至于培训织工使用新式织机还给钱,冉仁才的脑子真是非常进步。

不过这两点要求,和第三点要求比起来,就是个屁。

汉阳那里弄个码头,可以这么说,冉家就算不卖蜀锦,也是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

冉家只要有个几条船,从江左江右各进口生丝和瓷器,到汉阳,生丝再运进蜀地,瓷器直接在本地或者北上关洛脱手。

原始的桑蚕养殖,巴蜀的产量是不低的,但面对新式养蚕业,巴蜀的产量恐怕都不如楚州一州的产量。当然,这一点冉仁才未必知道,可就算不知道,有了汉阳那边的码头,他进口生丝又何方?反正蜀锦卖出去依然是后面加多少个零的问题。

于是张德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很强劲的潜在对手。

“叔父何时归来?”

张德没有直接回答李蔻的话,反而问道了张公谨。

“已到洛阳,大约是要宴会几场,最迟初九抵京。”

“此事,还望婶婶莫怪,且等叔父归来。”

“无怪无怪,吾不过是受人之托,五万贯之礼罢了。冉征文有甚所求,吾何须放在心上。”

她搂着儿子潇洒笑着,然后又道,“你叔父归来后,程家便会举荐大郎入工部做事,大郎还需准备才是。”

“侄儿醒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