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工科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2 / 3)

作品:《唐朝工科生

沧州的财政是比较糟糕的,河北道又没什么下拨,东都那边倒是可以借调一些,不过那得有关系啊。

就薛家那关系,跑太原还差不多,跑洛阳就是找抽。

“薛公。这其中进项,绝非小数。薛公不若且看一季,便知道获利颇丰。”

顿了顿,张德又道。“且浮水两岸,良田甚多,种粮之余,中田下田,可以种丝麻。北地养蚕不便,吾有张氏蚕房。能冬日养蚕,春来抽丝……”

老薛是个正直的人,他内心算了算,然后道:“老夫在沧州,十万亩以下,还是可以帮衬一二的……”

总之,种粮大户那必须得政策扶持啊。义商那必须得给予表彰啊。劝课农桑诚有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质上来说,不就是得靠地方“乡贤”们的大力支持吗?皇权不下乡的农耕时代,这特么就是贵族与地主共治天下。

等到科举完善,士大夫完美地从世家进化成“耕读传家”,这时候,就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猎文w-w-w.liewen.cc至于贵族……反正大部分贵族都是士大夫的家犬。

十万亩地,肯定不止沧州了。这得冀州瀛州一起来,十万亩放长安洛阳附近,那根本不算什么,大贵族随便搞搞就是几万亩地,连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一起打包,还不带重样的。

而且只要没饿死人,保证皇帝还得赏他们一顿。

然而河北道嘛,就有点微妙了。突厥灭了还没多久,之前还是不是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部落捞过界。几千人的部落,跟做贼一样的……其实也就是做贼,都不带抢的,就是偷,偷了就跑。搞的河北道欲罢不能,又不能让张公谨直接进来,所以幽州附近的收益还是很矬的。

沧州就更蛋疼了,抢劫业达不说,州府劳动力是净出口。全特么跑河南道或者幽州讨生活,前者是投奔亲戚种地,后者是自力更生无本生意,尤其是还出了个独臂大侠林轻侠,那就更加行业达产业兴盛。

总之,蒙脸的黑麻布和砍人的尖头刀,沧州需求量很大。

然后又因为可耕地面积少,黄河一大水,上游根据朝廷中央的决定,就泄洪,往下游排便……排水。

于是沧州就无奈打出gg思密达。

这就是沧州,残破贫穷混乱没前途。薛大鼎管理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而短短两三年,就能够让盗匪行业的业务量减少,抢劫业务萎缩,老薛还是有一套的。他说他年轻时候能仗剑高歌,老张还真没觉得他吹牛逼。

年轻时候不是大侠的人,怎么可能镇得住沧州这盗贼横行的地界儿?

张操之途径这等风水宝地,光安保人员就占了三分之一,路上一些要紧的山头,坦叔带着张绿水早就帮忙打点好了,要不然,光夜里防着那帮眼红的绿的山大王,就得耗尽心力。

“田亩不需多,种桑一事,乃是个长久事体,若是桑农能从中获利,自可因势利导。”

薛大鼎抚须点头:“沧州走渤海,东去百济新罗,若有丝麻,着实能得暴利。”

“百济多有后嗣于东瀛为君臣,东瀛金银丰产之地。其利多中转于百济新罗。若舟船漂洋过海直抵百济,当满载而归。”

其实张德很清楚,这时候真正赚头大的,还并不是丝绸。而是人口。河北道大族买卖人口风气极为凶残,中央朝廷从隋文帝开始就不断地禁制,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世家在他们的老巢,就是国中之国。朝廷法令戛然而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再一个,新罗少女和靺鞨苦力,一个适合伺候达官贵人甚至活跃经济达城市的服务业,另外一个,则是很多大贵族封地的矿业开采重要组成部分。

拿突厥人过来挖矿,并不是老疯狗李思摩的新明,只是他做的更加凶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