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唐冢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的一天(3 / 5)

作品:《唐冢

上好的彩瓷茶盏被摔碎,书案上的砚台被掀翻,墨汁溅在刚写的一副字上,一团团,像是困在左相大人胸间的阴霾。

“左相大人,考生该入场了!”

门外,响起了程若水的声音。

贡院大门前,看到一身戎装的程若水,6浩微微一愣,程若水的目光移来,却无丝毫表示,漠然移开。

6浩顺利进入考场,铁盒子里夹带的东西还不是这些普通的兵丁能够搜检出来的。

唐时贡院少有“号房”,由于科考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参考人数不比后世明清,通常会将许多考生集中在一处宽敞的明堂内举行,倒和书院的教舍相差不大。

只是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在这么一处四面透风的房间答题,又是席地而坐,滋味自不必说。

6浩自不在乎这些,取出文具后便静等考官将题目下。

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为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

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题,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言便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

6浩经过正统的启蒙,单论底子并不输于寻常世家子弟,拜徐番为师后,虽然因为事忙,没正经上过几天课,但徐番偶尔对他的提点倒真有画龙点睛之效,往往使其之前某处的困惑豁然消失,对经书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

许辰让6浩过来考试,也是因为6浩的学问在他们这群人里最深,许辰自己虽然聪明,但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没有时间的沉淀哪能凭空生出厚重的学识?

考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能不能成功作弊实在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

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作弊上,这也不是许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