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又见大雾(2 / 3)

作品:《从前有个神仙落(舌尖上的修仙)

就这么,直到了八月,当灾民已经死到了十万之下,饿殍遍地,站在州府内都能闻到城外十里的腐臭味时,徐文海才终于下令开仓放粮,组织施粥。

粥不是白施舍的,前去领粥的灾民需要在吃完粥后清理淤泥和淤泥中的灾民尸体,以根治瘟疫。

头批一万担的粮食,被饿疯了灾民们在三天之内就吃了个精光。

徐文海做梦都没想到,原来人的食量是这么大的。

眼看着按照这个速度放粮,粮仓里那总值三万两的赈灾粮还不够吃半个月,徐文海亲自带着官员随从微服私访,去难民那里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

当得知水灾过后两个月,许多人家都开始易子而食的事情之后,回到州府的徐文海下了一道命令。

按照徐文海的想法,粮食之所以消耗的这么快,肯定是有那些还能活得下去的人混在灾民的队伍里,跟灾民一起抢那些珍贵的赈灾粮。

而如何鉴别哪些是真正的灾民,哪些又是混迹在灾民中的富户呢?

这个问题放在别人那里可能会很复杂,但是放在徐文海这里,就变得非常简单。

家中有五岁以下幼童的灾民,不予放粮施粥。

灾民不是都饿到易子相食了吗?

你家还有孩子,还能养活孩子,那你肯定不是真正的灾民。

在一片哭天喊地之后,清理完淤泥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个弃婴。

这为尸体的清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毕竟瘟疫已经传入了州府,不是单单在州府之外流行了。

于是,机智多谋的徐刺史又颁布了一道命令。

灾情过后,瘟疫横行。随意抛弃婴孩是不好的,为了不让丢弃的孩子产生新的瘟疫,官府决定在各县郊外修建义婴塔。官府将尽力组织福寿堂收养塔中弃婴,集中抚养。

于是各县只有一层砖垒起来的一座座义婴塔,树立了起来。

这一项政策施行下去,徐刺史的腰包里,又多了五千两的白银。

瘟疫过去了。

灾情过去了。

但是从那之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青州各县的乡里再没有了孩童的啼哭声,入夜后如死一般安静。

而徐刺史因为赈灾有功,在大灾之后成功安抚了灾民,在朝廷用兵之际没有添加新的乱子,特地被朝廷嘉奖。于水患之年,得了个“干吏”的嘉奖。

水患之后两年,更是得到了朝廷的升迁,准备奔赴长安工部担任将作少匠一职。

当行至鸡鸣山时,突然大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