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皇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节 分裂的匈奴(2 / 5)

作品:《我要做皇帝

对军臣来说,现在唯一的好消息,恐怕就是,他的军队,已经开始从要阳方向,按照夏王的计策撤离了。

第一批的三千骑,甚至已经撤到了草原上。

这让军臣,感觉稍稍有些安心。

不过……

“左大当户!”军臣看着自己的亲信,在高阙之战因为惨败,而被贬为万骑长,但最近又被军臣提拔为左大当户的呼衍当屠,问道:“为什么撤离度如此慢?本单于南下之时,一日之内,可是有五万骑从各个方向突入了汉境!”

在现在,汉朝神骑和主力随时赶到战场的现在,军臣恨不得自己生了翅膀,可以飞出草原。

但,撤离度,却慢的让他跳脚。

在过去的三天多的时间里,他的军队只有半个万骑撤出了汉境。

而原计划现在应该已经撤离到草原的另外一个半万骑,则都还在濡水和燕山的群山之间跋涉,有些时候一天都走不了一百里。

这对军臣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

但呼衍当屠却是满腹的牢骚。

他出列恭身说道:“大单于容禀:我军进军时,是顺河而下,居高临下,但现在撤离,却需要翻山越岭,很多时候甚至不得不步行!”

这也是燕蓟这一代的地理的特征了。

在草原与汉室接壤的这一带,燕山山脉向北走,从造阳和什辟之间开始隆起,数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在这一地区,留下了起伏延绵的群山和丘陵,也留下了蜿蜒的河流。

而在草原一侧,蒙古高原也开始隆起。

当匈奴人从蒙古高原下来时,自然是居高临下,一路坦途,这很有利于他们的进军。

但在撤退时,却是从低地向高地迁徙。

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你只需要知道,渔阳塞这里,海拔高度约在一百到两百米左右,但锡林郭勒,海拔已经普遍达到了一千米。

两者的落差,足足有过八百米。

而燕山山脉的隆起,造成的崎岖和艰难,又足以让人绝望!

而这也是为什么,秦汉两代,甚至燕国,要将造襄防线,建立在此的缘故。

可惜,匈奴人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现在吃大亏了。

从低海拔,向高海拔转移,这不仅仅会让人疲惫,更可能出现了多种意外。

军臣现在只想带着自己的主力跑,哪里管呼衍当屠的这些理由?

他冷哼一声,训斥道:“本单于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两天之内,你必须让前锋和牲畜群,全部出塞!”

此番匈奴入寇,军臣至少带来了一百万的牲畜。

这些牲畜,虽然有一大半留在了草原上,但军臣还是带来了二三十万头进入汉境,以这些牲畜的奶水和骨肉来作为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