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皇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两百六十二节 赏赐与福利(2 / 3)

作品:《我要做皇帝

“那孤就交给卿一个任务,从今天起,带人去将关中七十五县都跑一趟,深入到亭。仔细考察一番。回来后给孤一个报告!”刘彻郑重的道:“孤会让王道派人从旁辅佐,另外,再批给卿白纸一千张,作为记录用纸……”

刘彻看着汲黯和张汤,颜异,道:“三位爱卿,就从旁帮着些,所有文档整理后送到孤这里来……”

“诺!”汲黯等人连忙叩。

他们到此时也终于知道。太子是对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不太满意了。

不然也不会叫一个新人去负责此事。

“想想也是……”颜异心里寻思着:“过去我一直都只看少府和内史的文档,没有去地方查看。这确实是我的疏漏,当今太子,可是看重那些能深入地方的人的……”

其他人自也不傻,马上就想到了刘彻过去喜欢的官员的特征,无一例外,那些出身地方,能俯做事的人更受青睐。

这位太子,跟他的皇祖父可是很像的呢!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主君,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官僚的特征就是一切唯上。

简单的来说,一个好大喜功的主君,底下官员不说全部,至少大半都是马屁精。

同理,一个勤俭奋的君主,手下的大臣虽然不可能个个都奉公守法,忠心王事,但最起码最起码,做做样子,所有人都会的。

刘彻自然知道这一点,看看天朝就能知道了。

太祖在位,万里山河一片红。

太宗在位黑猫白猫,笑贫不笑娼。

世宗在位,人人都戴三个表。

中宗在位左八荣右八耻,神兽挂胸膛。

只能说,这就是官僚的尿性!

因此,他也就是顺手敲打一下汲黯等人,然后就点到为止了,挥手让严熊退下后,就道:“秋收就要来了,诸卿都盯着点,有什么情况随时向孤汇报!”

“另外,跟少府衙门的沟通现在就要开始了,汲黯,你去负责与少府打交道!”刘彻命令着。

汲黯跟少府有关系,刘彻当然知道,这也算是给汲黯的一个考验吧。

然后,刘彻就又吩咐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让张汤去协调内史衙门,鉴于现在内史令还没有任命,因此,刘彻就让张汤暂时跟内史衙门的内史丞去交流。

另外,剧孟则负责去招安关中的游侠们,将他们整合起来,维持秋收的秩序。

刘彻自然是知道,本次关中的保护粮食收购工作基本上没有长安及其附近京畿陵邑区的事情,关中粮食最大的缺口就是这里了。

因此,在远离长安的地方县乡,才是本次粮食收购的重点地区。

而大商人们,往常总是会在这个时节跟关中的古惑仔们勾结起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

所以,想要这次粮食收购顺利进行,就得先斩断商人跟恶霸流氓之间得联系。

另外,为了以防万一,刘彻还让剧孟做好准备,实在不行就掀桌子。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跟商人之间,一旦玩不下去了,掀桌子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

嗯,耍无赖也算是中国统治者的天赋之一了。

反正在中国。钱是没有刀剑跟权势厉害的。

…………………………………………

翌日。

思贤苑里居住的百姓,一觉起来,就现。自己租住的土地和房屋换了主人了。

于是,几乎人人都兴高采烈的全家老小一起出动,跑到了附近的宫殿前面叩谢恩和求见新主人太子刘彻。

对于在上林苑中生活的百姓来说,他们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租种的土地划分到太子名下了。

前太子当今天子当初在这上林苑中的地盘,到现在都是免田税的,徭役什么的更是少的可怜。连人头税都是不用交的!

因为,刘氏的太子,会将自己领地里的百姓看出自己人。

换句话说。就是在太子领地里的佃农是给太子种地的。

太子的佃农,那待遇可是比一般的自耕农甚至小地主还要好的。

谁不知道当今天子过去的地盘里的佃农至今每年过节都会被赏赐肉布米甚至还有金钱,

因此,整个思贤苑的百姓。一现自己的主人变成了太子了。

立刻就一个个高兴的满脸通红。不能自已。

因为,大家都知道,成为太子佃农的好处到底有多少!

中国的百姓,就是这样淳朴而狡猾。

对于给自己和子孙谋福利这样的事情,没有一个人会傻到不知道去争取。

于是,刘彻一觉醒来以后,就听到了外面熙熙攘攘的声音。

“王道,怎么回事?”刘彻将王道叫过来问着。

“回禀殿下。外面来了两三千百姓,说是来给您问安和谢恩来的……”王道答道。

刘彻一愣。他布告都还没贴出去,这些人怎么知道的?

但他来不及多想,立刻命令道:“给孤更衣,传令给剧孟,小心着维持秩序,不要伤孤子民!”

对于百姓,尤其是农民,历代统治只要不是煞笔、笨蛋、暴君都是很讲究拉拢和亲民的,最起码,姿势是做的很足。

就连崇祯在上吊自杀前都曾说:朕死亦覆面,勿伤朕子民一人这种话,刘彻怎么可能连崇祯都比不上呢?

于是,他穿上太子冕服,在一大群卫兵的保护下,出了宫殿。

只见到宫门口,密密麻麻的跪着老老少少两三千号人。

基本上思贤苑里住的百姓都来了。

刘彻挠挠头,调整一下呼吸,向前一步,走出被严密保护的卫兵墙,对着满地的百姓拱手一拜,道:“孤何德何能,竟父老乡亲,如此厚爱,真是羞煞孤了!”

父老乡亲这四个字,在汉室,基本上只有皇室的太后天子太子才有资格说。

其他人还真不能说。

谁叫这是刘邦喊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