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 第三百一十一章 第二次炉边谈话(2 / 4)

作品:《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

    ……

    从结果上来看,罗斯福第二次的炉边谈话同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民众从他口中,得知了‘禁酒令’的最新动向,当然这仅仅只是整个炉边谈话中所提到的部分内容,事实上整体来看第二次‘炉边谈话’的核心是复兴工业,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的恶性竞争、极度贫困的劳工及劳资关系异常紧张,使美国犹如处在一个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被摧毁的可能。

    新政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工业的复兴是没有希望的。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制定相关的法规外,还必须取得企业和劳工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在第二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

    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

    事实上就在第二次‘炉边谈话’结束不久,《全国工业复兴法》也随之出炉出炉,它是对大萧条中美国工业中明显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与此法规相配套的,有许多详细的行业法规,比如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

    愿意接受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

    当然,《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出台,毫无疑问是损害了企业主的利益,虽然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该法规。

    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

    甚至,不少企业主扬言,罗斯福的做法将会让美国陷入第二次大萧条中,甚至已经做出了判断,认为得罪了企业的罗斯福没有在第二次连任的机会。

    当然,受到《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影响,报业也产生了些许反弹。

    毕竟,在这个时期,绝大多数报纸的运输还需要借由报童们的双腿,然而《全国工业复兴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禁止雇用童工。

    这也是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不愿意加入“蓝鹰”行动的原因,甚至不少报社已经提出了抗议,报童并不是报社雇佣的员工,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和报社没有直接的雇佣关系。

    作为‘新政’的倡议者,以及他和罗斯福之间的利益关系,自然不会因小失大的拒绝《全国工业复兴法》。

    相反的,《信使每日报》作为首个参与接受该法规的报界企业,同样的获得了一些优惠条件。

    例如,《信使每日报》在各州的发展以及一些出版的方便。

    这些恰恰是柯林推动《超人》获取【信仰】所需要的。

    ‘炉边谈话’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就目前柯林的统计来看,在炉边谈话之后《超人》漫画的销量已经成功突破了百万份,这可不是单纯的报纸发行量,而是作为《超人》独立刊物的漫画。

    除此之外,各州对于超人周边的销量也同样喜人,洛杉矶方面超人的玩具一经上市就被瞬间抢购一空。

    连带着就连《超人冒险》广播剧的收听率,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