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宦海龙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5章 发动机厂建厂(2 / 4)

作品:《宦海龙腾

可是,不是这里面的人,又有谁知道,这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却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要安装设备了,机器要从八个仓库运到发动机厂房。为了不丢掉一颗螺丝钉,在刺骨的寒风里,工人们三五成群地骑着自行车跟在卡车后,看见掉一颗螺丝钉马上捡起来。因为缺一颗,都得用外汇去买。骑着自行车又要看汽车,又要看地面,很不安全。好几次被交警拦住,结果无不感动放行。

为了完全掌握发动机和生产线技术,一个叫赵毓龙的年轻人肩负着从英国拿回图纸的使命。软盘要拿,但华英两边的计算机很可能不兼容打不开。岳同寅对他说:“这图纸就是你的命!”

等了一个月,一百五六十斤重的图纸终于拿到,他匆匆赶到机场,却因为超重无论如何不能通过安检。他知道图纸比什么都重要,一狠心把自己给亲人朋友买的所有贵重细软物品连带自己的行李换洗衣物统统扔在了英国。

最后他背着这箱比人还重的图纸,蓬头垢面筋疲力尽地回到小草房里。

还有一个在全世界都没有过的勤俭节约的故事。生产线装好了,需要用发动机毛坯来钻孔给生产线定位,毛坯只买到了500套,萧宸和岳同寅又命令必须出500台发动机,这意味着调试过程中一个都不能费。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要调准就得耗费掉几十上百个!

但军令如山。技术人员老曹想出了办法,如果钻孔位置不对,他就用同样大小的铝棒镶进孔内补平又用。一个毛坯这样反反复复用了几十次,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铝棒白色的小点。随后它成了曰后吉瑞汽车的传家宝。

这就是逼出来的自主创新,因为没有钱。不像合资汽车厂,同样是华夏人出钱,一投就是近20亿美金,而吉瑞直到汽车下线,总共投了还不到10亿人民币。

而现在,投入仅仅四亿不到……火灾发生过,他们靠团队的力量扑灭了大火,救出了掉进火海的队友;水灾发生过,一个接一个人在深夜的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中,爬上数十米高没有任何防护的厂房顶,去堵爆裂的大洞……所有的故事都让人唏嘘不已。他们连死的决心都敢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但萧宸和岳同寅更明白,每一个人的汽车梦想都是靠他人来实现的。从决定到朗柳的第一天起,岳同寅就没有停止过四处招揽可以一起来实现梦想的人。他坦诚相待,到处“忽悠”人才,用岳同寅自己的话说是“连诱带骗,费尽心机”。到国外考察、谈判,岳同寅常常借上厕所的机会和自己看中的人才搭讪,先要手机号码,再让人去软磨硬泡,来自曰本丰田的福田真二就这样加入了这个小厂。

而萧宸也靠着小姨在美国的关系,甚至不惜出动花海的人,在通用、福特两大汽车巨头内挖人,来自美国的凯迪斯、美籍华人蒋天元等高管、技术专家便被他用种种手段挖了过来。

岳同寅之所以一直任副总,而总经理职位一直空着,就是为了一件事:他常对“海龟”说:“你回来,领导我。”岳同寅招兵买马更善于“杀熟”,杀同学、同乡、老同事:“来帮帮我吧,就三个月,项目结束了你就回去。”而其实该项目很可能三年都完不了,很多人就此留了下来;又熟又在海外的,他就用激将法骂,“民族汽车这样危急,你不回来你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爹娘吗?!”

自主开发“造华夏车”的大旗,是华夏汽车人最不可抗拒的力量。许多老工程师听到这几个字眼睛就发红,不顾老命要来鼎清。十多年后,这里还有一个快80岁的老工程师,做不动事了他就在办公室写《华夏汽车发动机史》,那时候的他,已经成了吉瑞的精神符号。

就这样,随着国内大汽车集团合资后纷纷停止自主研发项目,大量爱国家又深感“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们被萧宸和岳同寅罗至帐下。在吉瑞的技术团队中,有来自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和合资汽车企业大量的技术人员,有20多位华夏大学、华清大学的学子,有上千名大学生、硕士、博士。他们不知道,再到后来,有的人放弃上百万的年薪来了,有的人百万年薪也挖不走。“吉瑞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企业。吉瑞给我们提供了舞台,可以让我们实现未曾实现的梦想。”——十年后,他们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