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宦海龙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13章 买房(2 / 2)

作品:《宦海龙腾

其实房改的时代背景,各大中小城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展开的时间不同。早的90-92,晚的有拖到99年,总的来说,大城市开展早、小城市开展晚,时间段基本上跨越了整个90年代。朗柳虽然不算发达,但也还算紧跟中央精神,去年,也就是萧宸来鼎清的这一年,朗柳开始房改,鼎清区城区紧邻市区,基本上可以算是连成一片的,也就有了一些商品房,只是比较少,而且户型也比较单调。

这个房改,专家们各有各的说法,什么“启动货币化分配”、“推动房屋市场发展”,说法万千,但老百姓可不懂那么多,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房改唯一的内容就是:交一坨钱,得到自住福利房的产权。

实际上按照十几年后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九十年代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社会阶层形成、固化的阶段。”

八十年代,开放搞活。实事求是的说,八十年代初最早得利的都不是体制内的人员,而是游离于体制外、胆子大、心思活的一批人。

包产到户,经济放开,首先农村的变化最大,特别是自然条件好的东部、中南部农村,农民是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因为农产品可以卖钱、也买得起价钱了。

大约86年前后吧,城市工人的收入还没上百,但农村靠养殖、种果树发财的“万元户”已经屡见不鲜。万元,对那时候吃死工资的人来说,是十多年不吃不喝的收入,考虑到低工资导致大部分收入要用来维持生存导致,又因此储蓄能力低,实际上完全可能一辈子都存不到这个数!

除了农民,个体户也是最早在市场经济中淘到金的。当然,个体户中进城农民也占了很大比例,这两个群体有交叉。一方面他们敢为天下先,一方面他们没有正式工作无牵无挂,可以破釜沉舟奋力一搏,而华夏计划经济下的短缺延续了整整三十年,市场到处都是空白、到处都是机会,人们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完全可以用饥渴来形容,只要你发现市场,不,根本不用发现,几乎已经到了随便做任何生意都会发财的地步。

而体制内的人们,似乎工资上涨永远赶不上个体户,从50涨到60,从70涨到100,可能还赶不上人家一天挣的数。那阵子有个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杀猪刀的”,就是指的这种现象。人家吃到了市场经济的果实,你体制内还按计划经济的数目发工资,差距当然就出来了嘛。

于是,进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事情逐步发生了变化,体制内的人们开始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市场大潮中分一杯羹,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轨制,给了他们第一个机会。

最早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了“批条子”这种先进手段。钢材、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等等紧俏的商品,出厂价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规定好的,比如一台熊猫牌14寸彩色电视机,出厂价大约是640元,而销售价是市场价,可以达到1200,转手就有将近一倍的利润!

但是,你拿着64000元找到熊猫厂想批发100台彩电去挣钱,人家手一摊:条子呢?

什么,没条子?你消遣大爷啊?去去去,给老子滚远点!

前面不说了吗,出厂价格按计划经济的体制来,销售程序也是按计划来,你得有国家计划,才能以出厂价拿到彩电,才能赚那笔丰厚的差价!

这个情况萧宸是清楚的,有很多权贵子弟们,后来成了大“官商”的,基本上最初都是从批条子上挣到第一桶金,他们甚至不需要费力去进货、运输、卖货,就一张条子卖给真正的商人。比方说一百台熊猫彩电的条子,蕴含着(1200-640)x100=56000元的利润,某位太子爷从老爹或者老爹的老同事老下级手里得到之后,直接把条子以50000元卖给某位商人就行了,给商人留6000的利润,他就感恩戴德谢天谢地,商人还要费力费神的转运、销售,太子爷却什么都不做,就白得了5万!

说实话萧宸很理解那些干了这种事的人,这批人出身原本就好,所谓“根正苗红”,但搞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自己还不如一些没读过书的生意人挣得多,于是不满了,于是“想办法”了。只是理解归理解,赞同却是没有的。萧宸始终觉得,既然已经享受了社会地位上的优待,凭什么还要用这份特权去牟利呢?人家商人赚钱,那是按照规矩辛辛苦苦挣来的,凭什么你靠爷爷奶奶爹爹妈妈的面子和权力就直接换钱?

“商品房?好贵的哦。”岳小莲有些不知所措:“我听人家说,要好几万呢,我,我……”

萧宸知道她理会错了,笑道:“没事,我拿钱。”

岳小莲对“大领导”的工资没有概念,这不奇怪,十几年后的普通人也照样不会知道你们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的工资是多少,更何况才刚从农村出来的她呢。在她印象中,萧宸是区委书记,当然是全区最有钱的了,这么一想,居然安心了。却不知道这个想法要是让萧宸知道,非得笑死不可。

萧宸拿了存折,跟岳小莲一起出来,黑色的桑塔纳轿车早就停好在下面了。这是萧宸昨天晚上便叫老韩把车放在这的,说他明天有事。

这时候买房的人还不多,一般去买房的以做生意的人居多,在这个时期,这些人虽然被体制内一些拿死工资的人暗地里羡慕,但其实并不为体制内的人看得起。公有制这么多年,没有“单位”的人,社会地位的确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所以当萧宸前两天直接打电话到房管局赵局长那里的时候,赵局长一看来电显示,手里的烟一个没拿好,裤子都烫坏了。——他不知道萧书记打电话来是干什么的,直觉以为萧书记知道他收取回扣的事情了。却没有想过,哪怕萧宸真的知道,他又怎么会亲自打电话去,这是李云新的事情嘛。

结果赵局长虚惊一场,原来萧书记是问他商品房的事情的,说是有朋友要买房。赵局长一听萧书记的朋友买房,萧书记都亲自打电话来问了,他哪里敢怠慢!连忙查了一下,然后给萧书记去点请示。

其实赵局长提过一下,把商品房按照福利房来算,这样五六万的房子,可以用差不多一万的价格就拿到,这其中的手脚自然赵局长会去弄。不过萧宸又岂会在乎这区区几万块钱,当下也没点破,只是装作没听出赵局长的意思。

体制内的办事效率大家都说低,其实在得到领导关注之后就不同了,效率不是一般的高。赵局长什么什么证明、资料都没拿到,就已经帮萧宸把房子订好了,然后亲自把钥匙送到了区委。房产局这时候地位还不凸显,赵局长在萧书记家里喝了一杯上好的大红袍,出来的时候那是油光满面精神焕发,就缺大吼一声“超级赛亚人变身”了。

萧宸发动汽车,开出区委,往汀江边而去。他定下的房子,在汀兰小区。汀兰,自然是取岸芷汀兰之意。所以这个小区,也是紧邻江边的。不过这时候的小区还刚刚开始,物业之类,都还很不规范,也没有那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的院墙安防措施,就是一片原来一个小船厂废弃之后改建出来的,种了一圈儿梧桐树,建了几栋五层楼房就算小区了。

萧宸把车开到三号楼下,和岳小莲一起出来,然后抬头指了指三单元三楼左侧那间房,道:“喏,就是那间,走,上去看看。”

岳小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问道:“哥,这里还挺安静的呢。”

萧宸笑着点了点头,他不就是看着这里还比较安静么?再说又临着汀江,开一下窗,风景也不错。

两人正朝楼道走去,前面却有一对夫妇正背对着萧宸二人,边走边交谈着。那女人好像有些不痛快,大声说道:“他姓黄的才参加工作几年,就有钱买房子了?还不是跟人跟对了?现在就神气了,不把你放在眼里了?你也是个没用的,拿个福利房的指标不容易吗?还要出来买房,多花几万块钱心里痛快了?”

那男人的背影萧宸看得似乎有点眼熟,但一时没想起来是谁,这时听见他开口说话了:“你知道什么?现在鼎清不是以前了,现在这天姓萧!张区长都要夹着尾巴做人,我何月新算老几了?现在不是招摇的时候!黄睿买房怎么了,是,他工资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可人家就不能先借钱吗?他黄某人现在是什么身份,什么亲戚朋友会舍不得把钱借给他买新房结婚?这个人情多大?别一天到晚只知道瞎嚷嚷!”

萧宸慢慢止步,心中一动,原来黄睿已经快结婚了,嗯,想想也是,他前段是说了今年结婚的,自己倒是把这事儿给忘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