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兰若蝉声 / 章节正文阅读

兰若蝉声 第一四五章 岛聚三星山拏汉 仙留七言树擎天(下)(2 / 2)

作品:《兰若蝉声

    索兄弟既然已经生了伤寒,还需要靠药物调理。

    只是此处孤悬海外,哪里来许多药材……”

    庆云想了想,

    “岛上三位星主,祖上既是将军,一些粗浅的止血治伤手段总是有的。

    他们在岛上生活了这么久,也许会有些办法,我先去问问看,是否可以拿到些对症的药材。”

    崔彧虽然心中不抱太大希望,但也只能附和点头。

    梁乙那听了消息,命人捧来一些黄豆大小的红果交给庆云,

    “这种朱果是耽罗特产。岛上唯有山君不离处,方有产出。

    我们祖上无人学医,分辨不出多少药材。

    岛上人凡有大病小疾,都服食此果,常有意想不到之奇效。

    因此,我们都叫它‘山君果’。

    既然有人患了伤寒,那就用他试试吧。”

    庆云也是急病乱投医,捧着这一把红果,来寻崔彧。

    崔彧拈了一颗山君果在手中,端详了片刻,又放入口中细嚼,忽然眉开眼笑,

    “虎舌红?这里居然有虎舌红?”

    “怎样,可对症?”

    “对症,自然对症。

    这虎舌红在中原都是稀罕药材,只有在闽越南中才有产出。

    此果内用清热去毒,外用生肌活血,

    与甘草国老一般,普通病症大多可以缓解。”

    “哦,怪不得梁乙那说岛上人无论大病小疾都吃此果,原来还真是灵丹妙药啊。”

    “内服外用都要使用,这些果可能不够。

    还要麻烦庆宗主再走一趟。”

    庆云自然乐意,风风火火又赶去见梁乙那。

    岂知梁乙那皱着眉头说道,

    “这山君果每年的产出实在有限。

    整个岛上只有山君不离那一小块地方才有产出。

    这个时节也不产果,只能去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落在雪中未曾腐烂的冻果。”

    庆云知道岛上人称那座高耸入云的火口山为山君,但这山君不离究竟是什么所在,他可想不出来。

    好在答案很快便知,梁乙那找了几名后生,带着绳,筐,镰,锄,陪庆云一起去寻果。

    由山君东去数十里,便来到了目的地。

    庆云顺着向导所指望去,

    好家伙!世间居然还有这等奇景?

    》》》》》敲黑板时间《《《《《

    耽罗,济州岛古国。

    关于越人与诸罗的关系,前文已有分说。无论是地名,现代DNA关于南岛基因的分析结果,指向都出奇一致。

    越王的姓氏一直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姓的话题。一说越王以欧阳为氏,因越王被封于欧余山,但从未有越国君主自称欧阳氏。越乃族群名,亦非国号,周王也没有正式封国越王。只有夏朝时,少康封无余于越一说。

    但是无字在越王世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不但初代越侯名无余(夏代),其后还有无壬,无瞫……前4世纪又有一名越侯无余出世,有王弟无匚。自无余后,连续三代,无颛,无疆,越国灭亡。所以越王很有可能是无氏,所谓无余,就是吴虞,吴以地名。但是夏朝没有文字,周朝重新策封吴王后,为了区分周吴与夏吴(越侯),越王姓氏均写作了无字。无余,夫余,扶余,吴虞,都是在文字成形时期对当地地名发音的不同烙印。

    无疆有子玉、蹄。本作中逃至大罗的无蹄就是指无疆幼子。

    耽罗古代确实曾经被称为瀛洲。关于瀛洲的说法并不唯一,但真正符合设定的海上瀛洲(山)仅此一处。金刚山古称蓬莱,智异山古称方丈均是确有其名。金刚山海拔1638米,是朝鲜“太白山脉”主峰,也是朝鲜最高峰。智异山海拔1915米,是延申到韩国的长白山段最高峰,也是半岛最高峰。但是这两座山都没有济州岛上1950米的汉拿山高。汉拿古写汉拏,一也。更重要的是,金刚山与智异山都是山脉的一部分,而汉拿山自海平海岛拔地而起,相对高度远远超越金刚,智异二山,视觉效果更加巍峨挺拔。

    汉拿山是一座火山,济州人称为山君。本节中提到的山君不离也是一处地理奇迹,是岛上一处低海拔火山口,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深坑,周长两公里。

    就是因为火山口的存在,济州虽然海拔相对还很高,却生有许多亚热带物种。比如说本节提到的虎舌红。这种红果山君不离坑确实有产,而其真正产地在福建广东云南等潮暖之地。

    树木致密者多生东南亚,潮湿环境使纤维更加饱和。本作前文神树皆产夷州。济州岛因为地理特殊,环境潮暖,故而能产少量铁杉。铁杉本生淮河以南,1000~3000米海拔多雾之地。汉拿山是符合要求的。

    在本作当中,树都不能乱长,不能随随便便沙漠里就出现一株仙草,隆冬雪地上开一朵奇葩,那不能!之前对于长白物种的描述也都是出自本地土生,皆有佐证,《兰若蝉声》是一本在各方面都非常严谨的作品。

    在历史方面当然更为严谨。

    济州文字史,最早见于《高丽史》,也就是朝鲜文字之父郑文成公郑麟趾所纂半岛史(1449)。提到耽罗时,文曰“其古记云:大初无人物,三神人从地耸出(其主山北麓有穴曰毛兴是其地也)。长曰良乙那,次曰高乙那,三曰夫乙那。三人游猎荒僻,皮衣肉食。一日见紫泥封藏木函浮至于东海滨,就而开之。函内又有石函,有一红带紫衣使者随来。开石函出现青衣处女三及诸驹犊五谷种。乃曰:‘我是日本国使也吾王生此……’”

    耽罗古史自记,他们的始祖三家,就是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后来良乙那更名梁乙那云云。而且他们的娘子确实是从日本飘来的船上抢到的。本作只是根据良,高,夫三姓氏渊源重新整理了一下。良氏,颛顼之后,楚宣王熊良夫后人。楚灭越,正是宣王时期的事情,所以只能安排宣王之子威王灭无蹄。良氏初代身份只能是楚宣王的兄弟。高氏是齐姓也是渤海大姓,夫氏是吴姓,时吴已为楚所并。梁氏最古老的一支也出颛顼,是今日东平梁氏。

    乙那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应该是族长之类的概念。北魏时期有乙那娄氏称娄氏,乙那或有北语语源。以为之后岛主受封星主,故本作取星之主宰释之。耽罗人乘船到新罗领星主衔,这也不是杜撰出来的。

    《高丽史》:十五代孙高厚高清昆弟三人造舟渡海至于耽津,盖新罗盛时也。于时客星见于南方,太史奏曰:“异国人来朝之象也。”遂朝。新罗王嘉之,称长子曰星主,二子曰王子,季子曰都内,邑号耽罗。自此子孙蕃盛,敬事国家。以高为星主,良为王子,夫为徒上,后又改良为梁。

    新罗,在当时其实属于部落时期,这段往事虽不能尽信,但孤例难驳,现在通常被奉为济州史的正源。在本作故事发生后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济州就接受了百济的册封, 属百济。后新罗统一半岛,再附新罗。

    除高丽之史,《三国志?韩传》也疑似提到了济州岛,称为“州胡”:又有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髠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巿买韩中。

    这里提到济州人习俗如髡头鲜卑。我们复习一下,按照本作所举例证,髡头是宇文鲜卑的特征。宇文氏是活跃于百济倭国的大族,甚至与继体天皇家族世袭都有很大关系。而济州在百济与倭之间,先祖娶倭女建族,曾臣于百济。所以济州保有一些宇文氏的生活习惯,想想也就通了。

    济州之济何来?(高丽)忠烈王二十一年(1318年),“(耽罗)改为济州始以秘书省事崔瑞为牧使。”济出水名,或云横渡为济,昔十济,百济之国,或因此名。而本文结合上古补阙,以思济论之,一说也。

    李玄都关于李氏得江山的谶言在前文其实已经有过。前文解密李玄都按照李八百的设定复生李淳风。有类似设定的人在本书中至少有三位,都已经出场,非人鱼女尼,非转世的钟离老神仙,各位看官可以行先自己琢磨琢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