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又闻鼓声唤战神!(1 / 2)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铮铮……嗡……

三两声弦音,终于掩盖住了渐渐低沉的《广陵散》,从左首第九位,一位女子的位置上,弥散开来,渐渐打动人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很快就有人认出,这是琵琶!

琵琶并没有失传,所以音调一起,就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一首《琵琶行》,让这种乐器与他的绝美长诗一起,流传千古。

然而只有张凡知道,现在弹奏琵琶的,正是那个没留下名字,却因为白居易《琵琶行》而广为人知的那个女乐师。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寥寥数笔,白居易便将这位女乐师的高超技艺,描绘得令人信服。

那么现在,因为张凡,因为神奇的穿梭系统,后世十四亿华夏人,乃至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听到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声音。

这声音曾经让“满座重闻皆掩泣”,曾经让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

当然,也能够打动今人!

一时间,竟是人人陶醉其中。

不论是音乐专业人士,音乐爱好者,或是五音不全的吃瓜群众,都被这美妙的音律所感染,竖起耳朵聆听,露出喜乐哀愁等诸般情感,与悠扬的曲调隐隐相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以为只是诗中夸张的记载,但如今亲耳听到,才知道白居易当年的震撼,绝非虚妄。

到这时,那个手抱琵琶的女子,才缓缓转过身来,却还是被琵琶的尾巴挡住了半边容颜,教人只能惊艳一瞥,看不真切。

只觉得,这女子仿佛将东方女子的古典美表现到了极致,若非有琴音荡涤心灵,甚至会生发出许多异样的心思。

好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必定是张凡的设计!

太会了!太懂了!

这个张凡!总能将华夏最优美的传统文化,用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次,除了视觉之外,他竟然连听觉也开始全面侵占!

咚咚咚!咚咚咚!

一连串急促的鼓声,似乎突兀地插入进来,打乱了琵琶的声音,似乎是有千军万马蛮横地冲锋起来,将密集的鼓点,打在每个人心头。

战鼓声激荡!

所有人一下子就从小家碧玉的琵琶女温柔乡里,来到了金戈铁马的杀伐战场!

擂鼓的是个彪形大汉,须发皆张,双手的鼓槌仿佛无章法地疯狂落下,但却硬是把牛皮大鼓敲得慷慨激昂,自有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气势!

世界,从未和平。

华夏,也饱经战乱!

当杀戮成性的野蛮人,凭借坚船利炮到处掳掠的时候,琴声不能唤醒他们的心灵,琵琶也不能温柔他们的目光。

佛门慈悲,亦有怒目金刚!

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擂起战鼓,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