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我有先辈抱剑去,斩尽邪祟未肯还。(1 / 3)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好!好啊!”

“漂亮!舒服!得劲!”

“好一首《赤伶》!好一个裴晏之!”

“裴晏之,真有这个人么?赤伶,真有这段故事么?”

“很遗憾,故事是杜撰的,裴晏之也史无其人。”

“但是,重要吗?”

“裴晏之,就是不甘做亡国奴而为保家卫国做出自己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的代表!”

“历史上没有裴晏之,但是身处下九流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华夏人,比比皆是!”

“梅兰芳大师!永远滴神!”

“1938年,在敌寇的逼迫下,大师宁可远走他乡避祸,拒绝给侵略者演出!”

“1941年,面对风雨飘摇的局势,大师蓄须明志,息影舞台,闭门谢客。”

“可是……1945年……”

“1945年8月,侵略者投降。1945年10月,梅兰芳大师重新登台,演出了《断桥》、《游园惊梦》等著名曲目。”

“哈哈哈!小鬼子!就问你气不气?”

“1956年,在周先生的帮助下,梅兰芳大师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访问团,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秀啊!这一波操作可以!”

“你跑到我家里,让我给你唱,我懒得理你!”

“把你打回老家之后,我再追过去唱一段,这怎么有点杀人诛心的意思……”

“所以,《赤伶》的故事是不是杜撰的,无关紧要。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传递精神,表达价值观!”

“晚清时,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谭嗣同在困苦和迷惘中,向看不见光亮的未来,痛苦地问道:四万万人同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之后,有人借一首《赤伶》,向当年的谭先生,做出了回答: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唱兴亡!”

“大火焚楼,将日寇一网打尽!”

“或许故事的逻辑并不十分严谨,但在那段华夏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岁月里,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有先辈抱剑去,斩尽邪祟未肯还,英魂不远随风至,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就是我华夏民族的信念!这就是我汉家儿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