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太子妃升职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二章 活着才有未来(1 / 2)

作品:《太子妃升职记

我上一次被禁足的时候,还是在前年的元宵节晚宴之后,两年时间过去,身边没了会在月下为我祝祷的绿篱,却多了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娃娃。

我也全没了看美人的兴致,只得靠着逗小娃娃来消磨时光。

很快,张家递了牌子,要求进宫探视皇后。

齐晟的反应十分怪异,他非但爽快地允了张家的奏请,还亲自叫人去张府接了张老太太及张氏的母亲范氏进宫。事出反常必有妖,他都与我撕破脸了,竟还许我见张家的人,必然别有用心!

我独自思量许久,将齐晟的心思揣摩了又揣摩,这才借着身子弱,躺在内殿的床上召见了张老太太与范氏两人。

与两年前相比,张老太太精神依旧矍铄,只牙齿又少了一颗,倒是范氏,脸上虽涂了淡淡的胭脂,却掩不住脸上的憔悴之色,就连眼睛都有些红肿。

写意叫宫女给她二人搬来了圆凳,上前扶着张老太太坐下了,笑道:“老夫人和夫人陪着娘娘说会子话,奴婢带着人去抱小公主过来。”

见她如此懂事,张老太太满意地点了点头,面上堆着慈祥的笑,说道:“姑娘快去吧,老身一直想看看小公主呢。”

写意笑了笑,带着殿内的宫女们退了出去。

张老太太这才转回头来看我,脸上笑容全无,一张褶子脸上全都是失望,低声道:“大丫头啊,大丫头,你先前说得那样决绝,老太婆还当你真的看透了,没想到你这般没有出息,为了个没名没分的女人和皇上置气。”

我这里一怔,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范氏却是胆怯地瞥了一眼自家婆婆,小声说道:“母亲,大丫头她这是心里苦啊。”

说着说着,自己倒是眼圈一红,掏出帕子抹起眼泪来。

张老太太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她一眼,转回过头来继续教育我,“当初你是怎么说的?现在又是怎么做的?大丫头,别只会说明白话,要学会做明白事!”

我更糊涂了,忙伸手打断了她的话,问:“祖母,先别忙着训,什么没名没分的女人?”

范氏奇道:“不是江映月那个贱人吗?”

张老太太缓缓地点了点头,“家里探到消息,皇上将映月偷偷地放进了大明宫,怎么,你不是因为此事和他闹气?”

我微微怔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齐晟放江氏进大明宫的用意。

他既然与我闹翻,这事必然瞒不过张家,于是他就又祭出了江氏这张万年挡箭牌。反正之前张氏也没少因为江氏和齐晟赌气,张家怕早已是习以为常了。更何况张家根本不在意张氏在宫中是否真的得齐晟的宠爱,只要她牢牢地占据着皇后的位子,并生下皇嗣那就足够了。

而我与齐晟闹翻的真实原因,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告诉张家的。

不过,只是因为这个吗?

在我惊慌不定,恨不能杀了他以求保命的时候,却把张老太太适时地送到我的面前来……这是特意给我创造机会呢?我心里渐渐透亮,模模糊糊猜到了齐晟几分算计。

张老太太正狐疑地看着我。

当下之策,唯有将计就计。我故作伤心地摇了摇头,轻声道:“不止一个江氏。”

范氏一惊,“怎么?还有别人?”

话音一落,张老太太已是狠狠地横了范氏一眼,冷声道:“闭嘴!”

骂完了又转头看我,问:“怎么回事?”

我想了想,觉得这事还是栽到女人身上比较简单,可琢磨了一遍宫里也没个合适的人,只得先把绿篱拿来用了用,说齐晟看上了绿篱,我觉得失了面子,便趁着齐晟没下诏之前,通过太皇太后那里将绿篱给了赵王,这才和齐晟闹了起来。

对于这套说辞,张老太太与范氏深信不疑,范氏更是忍不住骂绿篱失了良心,在遭了婆婆一记白眼之后,老实地闭上了嘴,又开始用帕子抹眼泪。

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绿篱。

张老太太继续冷着脸教育我:“不过是身边的一个丫头,还是自家里带出来的,别说皇上要,就是他不要,还要想着法子送上去呢,有什么气好赌?眼看着云西那边就要动兵,家里多少男人都在军中,你就不想一想你那些叔伯兄弟!”

老太太年纪虽大,底气却足,我怕她这一训开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场,忙打断了她的话,看了看一旁抹得眼睛通红的范氏,说道:“我叫人带着母亲去后面梳洗一下,这个样子被人瞧见了不好。”

范氏听了还有些迟疑,张老太太却已是不耐烦,冲着她挥手道:“快去,快去。”

我叫了宫女进来带范氏出去梳洗,待殿内只剩下了我与张老太太两人,我坐直了身子,凑近了她低声说道:“祖母,我想叫家里向齐晟自请带兵南下平定云西之乱。”

张老太太脸上神色微变,抬了那快搭在一起的眼皮向我看了过来,目光微凉,满是探究。

我稳了稳心神,沉声说道:“齐晟已有废我之心。”

就见张老太太那快掉秃的眉梢轻轻地抖了一抖。

我盯着她,不急不缓地说道:“云西生变,贺良臣兵力不足,齐晟必要从别处调兵给他。与其等着他来动咱们张家,不如咱们先下手,自请带兵南下。早年成祖不就是利用云西之变才成事的吗?我张家驻守北疆,掌着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只缺一个名正言顺的南下机会,待大军渡过宛江,许云西以自治,再有楚王相助,成事不难。”

张老太太沉默片刻,问道:“大丫头是想废齐晟,扶老九齐翰?”

我微笑着摇摇头,“张家为何要为他人作嫁衣裳?”

“你要如何?”张老太太的声线有些发紧,不自觉地泄露出她心中的紧张。

我镇定答道:“先借齐翰之名废了齐晟,然后……灭夏以自立。”

张老太太却是断然拒绝:“不行!你祖父在世时曾经立有重誓,永不叛主!”

我冷笑道:“成祖在世时还曾给过咱们张家免死铁券呢,那又怎样?真能保住咱们张家几人?”

张老太太微垂着视线,不言不语。

我想了想,又劝道:“祖母,张家是外戚,只要这江山还是姓齐,张家的风光总有过去的时候,即便不是齐晟,还会有齐晟的儿子,孙子……古往今来,可有一家外戚可以风光整朝?”

说着说着,我忽地有些想笑,古往今来,这样劝说自己娘家来谋反的皇后怕是也没几个,我也能算朵奇葩了。果然不论怎样,自己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张老太太被我劝得意动,却又有些迟疑,问我道:“大丫头能舍弃皇后之位?”

她这样一问,我差点没笑出声来,答道:“祖母尽说笑话,做皇后有什么好的,哪里如做个公主的自在,就算以后是叔父登了大位,我还能做个骄纵自在的郡主呢,不比做这个困于后宫的皇后强了百倍?”

张老太太思量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此事重大,你容我回去和你父亲商量一下再说。”

刚说完话,写意就抱了小娃娃从外面进来,范氏也在后面梳洗完毕,由宫女领了回来。

张老太太停下了话,与范氏凑在一起乐呵呵地看了会儿小娃娃,便向我告辞。

我吩咐人好生生地将她们两个送出宫去,又遣了那乳娘下去用饭,一面逗弄着那小娃娃来攥我的手指,一面不动声色地问写意道:“幽兰殿那边是怎么回事?”

写意僵了一下,垂头跪在了我的床前,低声说道:“那夜里皇上从娘娘这里出去后去了幽兰殿,奴婢怕娘娘伤心,便没敢说。”

我听了无语,很想告诉这个小姑娘,一个好的员工从来不替老板拿主意,擅自替老板拿主意的也不是一个好员工。

我抬头静静地看向她,直看得她把头垂得更低了,这才轻声说道:“写意,现在兴圣宫已是被皇上封了起来,你就是我的耳目,若你不能将所听所见告诉我,我要你这耳目还有何用?”

我声音虽然不大,话却是极重。

写意面色一变,忙俯身磕下头去,央求道:“奴婢知错了,娘娘别生气。”

若是以前,看她这样一个娇娇小小的姑娘跪在地上给我砰砰地磕头,我定然会觉得不忍心,可此刻,我心里却已是没了什么感觉。

我不由叹了口气,是谁说女人比男人心软的?怎么自从我做了这女人之后,心倒是越来越硬了呢?

见已是敲打得差不多了,我这才叫了她起来,看着她红红的眼圈,我忽地很想念绿篱。

又过了两日,赵王进宫给太皇太后问安的时候,顺路来了我的兴圣宫探病。

我差点感动得泪流满面,只想握着他的双手感叹:关键时刻,想不到竟会是兄弟你来看我。

许是我表现得太激动了些,赵王忍不住往后缩了缩身子,狐疑地打量一下四周,说道:“皇嫂,你已经坑了臣弟一回了,可不能再有第二次。”

我忙摆了摆手,“没有了,没有了。”

赵王苦笑一声,说道:“皇嫂太会唬人,我把人都领家去了,这才想明白是被皇嫂给坑了,皇上怎么会因为那么个小事就要人性命,更别说绿篱还是你身边的大宫女,分明是还有别的事!”

我笑了,说道:“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要绿篱离了我的身边,齐晟也算达到了目的,不会因为这个和你为难的。”

听我直呼齐晟的名讳,赵王微微一怔,有些严肃地问道:“好好的,怎么又和皇上闹起来了?”

我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呀?你不会还不知道吧?齐晟可是把江氏都藏进大明宫了啊,我还能不闹吗?”

赵王神色微微有些僵,缓了缓才正色道:“皇嫂别戏耍臣弟了,元宵节晚宴那天皇上在你这里闹了气走的,当天夜里纵马出了宫,第二天就要杖杀绿篱,皇嫂欺负臣弟没进宫,糊弄着臣弟带走了绿篱,当天夜里皇上又来了皇嫂这里一次,其后江氏才进的大明宫。”

没想到他一个闲散的王爷竟然也打听得这样明白,我在惊讶的同时,也不觉有些羞愧,我这个皇后果真是十分窝囊,若不是背后的张家实在给力,我早就不知道放哪里发霉去了。

赵王那里还眼巴巴地等着我的回答。

我想了一想,很是严肃地说道:“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你若是实在想知道,可以去问问齐晟。”

赵王的眉头明显地皱了一皱,随即便又放平了,好言劝我道:“就向皇上服个软吧,云西那边正闹事,皇上心里本来就不痛快,你就别再和他赌气了。”

我心里有点气,斜着眼瞄他,很是纳闷这人媳妇都被齐晟搞到床上去了,他哪里来的气度还能替齐晟说好话?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真爱?

可这真爱到底是谁爱谁啊?不会是赵王爱齐晟吧!

赵王看我片刻,说道:“皇嫂,我和你说句实心话吧,在我们兄弟几人中,看着像是老九心眼子最多,蔫坏蔫坏的,可实际上皇上才是那个心思最深沉的。我与他做了这二十多年兄弟,从来就只有被他糊弄着玩的。”

我笑了,问他道:“那宛江那次的呢?你不差点就得手了吗?”

赵王噎了噎,半晌后才自嘲地笑了笑,答道:“我就没想着能得手,只是找个借口退一步罢了。当年看着虽然是老九闹腾得欢,但实际上皇上羽翼已丰,储君之位不容撼动,加之先皇身子已是外强中干,皇上登基是早晚之事。皇嫂你是个明白人,共患难易,共富贵却是极难的,更别说还有‘恩大成仇’这句话呢。与其叫他觉得欠我的,不如叫他认为我欠他的,两下相安。”

我从没想过宛江之事背后,赵王竟然存得是这样无奈的心思,一时不由得愣了。

赵王又叹道:“皇嫂想想,皇上少时丧母,母族势弱不足倚靠,先皇那人又是个耳根子软的,而皇上却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足可见他的为人和心性。皇嫂就别和他斗气了,多顺着他些又何妨?再说你又斗不过他。”

赵王说得是苦口婆心,我听得却是无言。我倒是不想和齐晟斗,可他能放过我吗?

见我不说话,赵王张了嘴有意再说,我忙打断了他,问道:“绿篱那里还好吧?”

赵王知道我是有意岔开话题,有些不甘地叹了口气,颓然道:“还行吧,那丫头总说想你,老是求着我带她进宫来看你,动不动就又哭又跪的。”

这倒像是绿篱一贯的风格。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还好,这丫头还算有良心,便说道:“你有空就带她回来一趟,她在我身边跟了那么多年,我早已是把她当妹妹看了。”

赵王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摇头道:“她进不来,眼下皇嫂这里,除了皇上和皇祖母,怕也就是臣弟能进来了。”

其实他这话不说我也知道,我这都病了这么多天了,除了张家婆媳两个是齐晟允了才进来的,就连宋太后都不曾进来过。

果然不是亲儿子就不好使啊,即便有了太后的名头也是个虚的啊。

到了二月初六,写意那里得到了消息,齐晟在朝堂上宣布武力平叛云西,却是命镇守泰兴的杨豫带兵渡江南下,与贺家一同西进平叛。而豫州莫氏、青州薛氏分兵北上靖阳、新野一线,以增北疆兵力,防范北漠有变。

与此同时,又命贺秉则领兵驻守江北与西胡边境,以防西胡人乘虚而入。

整个部署中,都没张家什么事,依旧是镇守北疆,虽分了部分兵力给贺秉则带走了,但齐晟又把莫氏、薛氏的人马补给了张家。

我认真琢磨了半个晚上,也没想明白齐晟这是做得什么打算。

以贺秉则分张家之兵,然后再派莫氏与薛氏北上盯着张家,这步棋我能看懂,可那泰兴杨豫带兵南下是怎么回事?虽然从明面上来讲,杨豫领兵南下是最合适的,因为泰兴就位于宛江北岸,离着云西要近得多。可他和茅厕君可是不清不楚的啊,杨严更是和茅厕君好得都快穿一条裤子了啊。

齐晟就这么肯定杨豫能听他的话?若是杨豫渡江后直指盛都,而贺良臣身困云西,只靠着京都戍卫军那点人马还真不见得能挡得住杨豫。

那可是战神麦帅的后人,虽然过继给了别人吧,也是麦帅的种啊,不应该会差到哪里去啊。

我这里正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到这答案在半夜的时候就自动送上了门来。

因为前半夜里用脑太多,后半夜里我就有点失眠,所以当一身黑衣,脸罩黑巾的杨严撩开床帐的时候,我睁大了眼睛精神十足地看向他,没有半点惊愕恐慌之色。

只一看那双眼睛,我已是认出了他。

杨严显然很是失望,低声说道:“有你这样的女人吗?多少也得往床脚上缩一缩,用被子作势挡一挡的好吧?”

我琢磨着也有点对不住他,便从床上坐起身来,正经与他商量道:“要不你出去再来一次,我配合配合你。”

杨严一把扯下了脸上的黑巾,“算了吧,你别消遣我了。”

我见他情绪这般低落,心中更觉得过意不去,便安慰他道:“你可以这样想,我刚才一动不动不是因为胆大,而是因为吓得瘫软失声了。”

杨严这回笑了,说道:“你果真与别人不一样。”

我点了点头,心道你这话倒是说对了,我还真与别人不怎么一样。

杨严就势坐到了我的床上,把脚也抬了上来,又看了看四周遮得严实的幔帐,嘿嘿笑问道:“咱们俩这个样子若是被人逮到了,算不算是捉奸在床?”

他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分明是在有意调戏。

不过我向来奉行一个原则:如果打不过流氓,那脸皮就一定要厚过他才行!

我认真想了想,答道:“得脱光了才能算吧,这样顶多算是盖着棉被聊天。”

杨严被我噎得没话说,沉默片刻后忽地低声说道:“知道了吗?齐晟要我爹去云西平叛。”

我点头,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就差没和你九哥睡在一起了,他为何还能这样信任你爹?”

杨严正色答道:“这件事上自然是能信的,我们杨家有家训,外敌当前必要以百姓为重,保家卫国。”

“这也能算个理由?”我惊讶地张大了嘴,我们张家以前那位瘸腿将军还曾立下过重誓,说永不叛主呢。结果怎样?张老太太被我一忽悠,都想着灭夏已自立了呢!

许是瞧出了我的心思,杨严又正经说道:“我们杨家和你们张家不一样。”

有个屁的不一样。我不屑地撇了撇嘴,问杨严道:“那齐翰还要你做什么?”

杨严瞪了我一眼,“我和九哥是兄弟!”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兄弟,可齐晟和齐翰还是亲兄弟,不也那样吗?”

听我这样说,杨严很是恼火地瞥了我一眼,不耐烦地嘟囔:“和你一个女人,也讲不明白什么叫兄弟,总之我和九哥之间关系不是你想的那般就是了。”

两人都沉默下来,过了片刻,我伸脚踢了踢床那头的杨严,问道:“你大半夜地跑进来,来干什么呢?”

杨严一怔,面上立刻露出一副差点把正事忘了的表情,伸手拍了拍脑袋,说道:“是这么回事,你突然被困,九哥叫我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你爹暗中找了九哥,说他有个侄女貌美品淑,眼下还待字闺中,有意说与九哥为妻。九哥就叫我进宫来和你透个气,看看你知道不知道这事,是个什么意思。”

我却是愣了,侄女,哪里来得什么侄女?

张家连着两辈都是儿子多女儿少。张氏父亲那一辈,张老太太生了六个儿子后才开始生女儿,倒是一口气连着又生了仨,可前面两个都夭折了,最后却只落下了三姑娘。

张老将军当时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将门嘛,只要儿子够多就好了。而且那个时候成祖还在世,张家也不敢搞什么联姻,老老实实地低头娶媳妇就行。

待到了张氏这辈,男多女少的形势依旧没有什么改观。

张放这里前几个孩子都是儿子,就两个嫡女,除了我这个嫡长女张氏,张二姑娘已是嫁了贺秉则,没得嫡女可嫁茅厕君了。

张氏二叔那里也差不太多,倒是有个嫡女,不过今年虚岁才不过十三岁,还不到许嫁的年龄。

剩下的三叔、四叔之类的,就更别提了,有的眼下还没能生出女儿来。

杨严看出我的惊讶,嗤笑一声,说道:“应该是靖阳张翎的女儿,我和九哥将你们家女儿扒拉了一遍,也就是他的长女符合条件。不过那丫头今年才十三,我前年去靖阳时倒是在街上碰到了一回,不大点的丫头骑一高头大马,抽得那马发疯一样地跑,就这样一个野丫头,还貌美品淑,嘿!你们家人也真敢睁眼说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