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章节正文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五十章 血肉磨坊德州城(1 / 3)

作品:《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让石廷柱吃了大亏的自然是齐军的近战利器—万人敌了。

    其实就是系统生产的手榴弹,只不过杀伤力因为火药威力以及触发机制等因素的不同,肯定跟后世的那种手雷无法相比,甚至在投掷出去的时候还要先点燃露在外面的引线后才行,否则直接扔出去最多当砖头砸人用。

    这玩意原本是用陶瓷制作的,但是在系统升级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弹体变成了铸铁的,还可以自己选项往里面加料。

    所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效果,爆炸后破片不仅能杀敌,而且里面的辣椒面在爆炸之后还能当成生化武器使用,这对于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见过辣椒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自然会产生恐慌。

    在吃了大亏之后,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终于意识到,德州城并没有他们想想中那么容易拿下,齐王沉墨抵抗大清的决心坚决程度更是超出他们的预料,齐军的实力也比他们预期的要更强。

    在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两人并没有继续攻城,而是一面派人向北京城的多尔衮回报,并且请求多尔衮派恭顺王孔有德携带红衣大炮前来助阵。

    另一面派人在周围收集材料,征发百姓,打造攻城器械。

    这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次攻城之战,如果此战不利,会对满清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所以,多尔衮在接到信后,立刻招来了孔有德,让他带领他六千“天佑军”,携带红衣大炮去德州助阵。

    孔有德在崇祯六年投降后金后,不仅带去了大量的人口士兵,更重要的是他还带去了红衣大炮以及许多铸造红衣大炮的工匠,让满清因此拥有了铸造红衣大炮的能力,弥补上了八旗兵以前攻坚能力不足的缺陷,因此被黄太吉封为“恭顺王”,他的部下也被赐号“天佑军”。

    这个天佑军其实就是满清的炮兵部队,孔有德就是满清的炮兵司令。

    孔有德在接到命令后,很快带着自己的部下以及二十门红衣大炮前往德州而来。

    时间关系,以下内容先更后改,不是正式更新正文。看到这里的兄弟明天上午刷新再看。

    湖南地方山多水多平原少,衡阳城外的这片荒原并不算多么辽阔。

    而且这片地形呈现是一片北边低,南边高的走势。

    北边虽然低,但是却更宽。南边虽然地势稍微高一点,但是却相对狭窄了许多。

    清军占据了北边,而荡寇军占据了南边。

    清军人多,五六万人摆出的阵势看起来密密麻麻。荡寇军这边因为地形的限制,所以阵列也是比较紧凑。

    这也是沉墨答应勒尔锦在此处决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能够利用地形让清军队形紧凑起来,能够让己方的火枪兵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来。

    果然,清军前锋营参将豪泰带兵冲锋的过程中,越靠近荡寇军的阵线,他们的队形就越密集紧凑起来。

    到进入了燧发枪的有效射程范围内,几乎变成了人挨着人的局面。

    站在第一排的一千名荡寇军火枪兵听到指挥官下令射击的竹哨声之后,立刻端起早就装填完毕的燧发枪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射击完之后,在弥漫的白烟掩护下,立刻转身向后,从队列之间的通道之中向着最后面走去,准备第二轮装填。

    而第二排的一枪火枪兵立刻向前一步,然后开枪。

    “砰砰砰……”

    然后重复同样的动作,向最后面走去,准备重新装填。

    然后第三排同时顶上,又是一轮齐射和白烟弥漫。

    三段式虽然是前装枪的常规战术,但是作为指挥官肯定不能拘泥保守。六千火枪兵站成六排才用六段射,既能保证火线宽度,又能保证连绵不断的火力。

    而且荡寇军的六千火枪兵之间严密无间的配合,完全可以确保火力的连续性,不会给清军任何可趁之机。

    清军前锋营在第一轮的射击之中就轰然倒下一大片,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

    前锋营参将豪泰也冲在最前面,但是他运气比较好,只是右边脸颊被铅弹划过,带走了一大片血肉,让他看起来少了半张脸,整个人变得恐怖血腥。

    但是受伤不仅没有吓退豪泰,反而激发了豪泰的凶性,顾不上脸上的伤势,面容狰狞地继续挥刀向着荡寇军的阵线扑去。

    他身后的一群亲兵也凶悍地呐喊着紧紧跟上。

    毫无疑问,豪泰继承了满洲人的那种凶残悍勇,越激烈的战斗越能激发出他的凶性。而这种凶性往往在冲锋的时候是能够很大程度上吓破敌人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