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章节正文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二百九十二章 站队是一门大学问(1 / 3)

作品:《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王夫之和于成龙两个人一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躬身大叫道:“请君上进位王爵,以安天下之心。”

    这就是劝进了。

    之前立国的时候就搞过一次。

    现在的楚国早已经不是当时只有一个省地盘的小国了,除了湖南之外,广西、贵州、云南以及四川都已经基本上纳入了楚国的统治范围。

    虽然下面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或是剿匪或者跟当地一些不愿归顺的土司打,但都属于是疥廯之疾,影响不了大局、

    现在,江西和湖北甚至包括广东都有一部分成为了楚国的突出部。

    虽然从疆域面积上来说还比不上吴三桂全盛之时,但是也不算少了。

    除了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之外,除了一些刚下来时间还不算长的地方,大部分地方的百姓乡绅对于楚国朝廷还是很支持的。

    普通百姓是得利最大的一个群体,分田分地,又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向上攀爬的通道,自然支持。

    乡绅地主阶层,虽然大部分土地被没收,表面上看是损失巨大。

    但是沈墨同样也给了他们补偿。

    一来是给了他们家中子弟做官的机会。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普通百姓和乡绅子弟读书做官的机会是一样的。但是事实却是这个年代读书的都是乡绅地主的子弟。

    偶有一两个贫寒学子,也基本上都有乡绅资助。

    投资这种事对于这些乡绅来说几乎就是一种本能。

    所以有了这种先天的优势,就决定在官场上乡绅子弟必然要占据大多数的位置。

    即使沈墨要有心遏制,但是能用的手段也很有限。

    毕竟你要不用这些人,基本上就无人可用。

    所以要想真正的遏制,就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

    等到个三五年后,大量受过教育的平民子弟步入官场,这种一边倒的局面才能慢慢扭转。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沈墨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虽然地主乡绅们损失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却可以在楚国朝廷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红利下重新调整家族产业布局,从而在工商业上将损失找补回来。

    楚国目前的商税算是很轻,对于小摊小贩基本不收费,但是却要划定在制定区域。

    否则摊子摆的路都堵住了,这时候就知道城管市容的必要性了。

    对于那些坐商,收取定额的门摊税和十抽一的营业税。

    对于跨区域的大宗交易则是十五抽一,一些特殊的商品,比如盐巴粮食粗布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物资,则是从二十抽一到三十抽一。

    这也是为了平衡这些物资的市场零售价,避免百姓们承担不起。

    也算是一种朝廷鼓励这些物资进行跨区域交易的隐性优惠政策。

    至于农业税,相对满清制定的标准来说绝对算得上轻徭薄赋了。

    可以说楚国朝廷现在的财政开支,只有小部分是来自税收,大部分还是来自前期的积累。

    通俗的说就是抢来的那些物资金钱。

    换个角度,现在沈墨就是在用前期积累的物资金钱来贴补百姓。

    就跟他以前玩《要塞2》的时候,民心值下降的时候,就要用金库来调节。

    普通税率调整为低税率,再不行调整到免税。

    还不行那就调整成小补贴,最后实在不行就上大补贴。

    同时也要增加食物的配比已经教堂的信仰加成等开恢复民心值。

    等民心值回到顶点并且稳定的时候,再重新开始征税。

    楚国疆域扩张的太快,这些新的占领区的经济生产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时间。

    所以贴补和低税率也都是临时政策,以后发展起来了肯定要加以调整的。

    再从政治上来说,楚国现在已经正式的崛起,成为了天下那个唯一能和满清争夺天下的政权。

    原来的天下格局大概相当于一超多强。

    满清算是一超,沈墨的楚国和吴世蟠的周国以及琉球的郑家可以算是多强。

    蒙古大漠上的葛二蛋也勉强算得上一强,但只能算是小强,不是大强。

    但是现在周国已经被楚国吞并,郑经已经狗带,楚国快速壮大,天下的格局已经变成了满清和楚国两极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