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七十章 圣躬危(1 / 2)

作品:《红楼御猫

“冰糖~葫~芦~”

“又大又甜的冰糖~葫~芦~”

“油茶~麻花~热乎的油茶麻花~”

“肉夹馍~”

“关中肉夹馍~御猫吃了就说好的肉夹馍~”

“嘿,给我来个肉夹馍!”

军中的吃食量大管饱,但味道嘛,绝对称不上好。

贾琮在倭岛一年多,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恓惶。

一回京,天南地北的特色小吃,立马就勾起了他腹中的馋虫。

从马车的车窗伸出脑瓜子,朝着那卖肉夹馍的小摊贩就咧嘴喊了一声,顺手扔给了一颗银豆子。

那摊主被人砸了下脑袋,捂着脑门刚要骂回去,入眼间直接愣住了。

这黑厮怎么这么眼熟?

“哎哟喂,这是御猫大人?”

若不是他眼尖,差点以为这黑厮是从化外之地来的夷人。

“侯爷从倭岛刚回来?怎么黑成这样了?您这一年多不在京,小人还怪想您的……”

当然想啊,御猫大人不在,京里少了太多热闹了。

想当初御猫大人隔三差五就能弄出些乐子来,茶余饭后京里的百姓可没少吃瓜看戏。

摊贩嘿嘿笑了笑,将掉落在摊面上的银豆子怀里一揣,快刀剁碎了肉,挑了个最大的馍馍就往里面夹肉。

嘴上还不闲着,似乎跟贾琮很熟悉:“侯爷快尝尝,小人专门去西安府学的手艺。”

一口地道的京城官话,代表了这个人就是京畿人氏。

但能专门跑去关中学这手艺,就代表了这肉夹馍真心赚钱,同时也标志着老百姓日子现在过得是真好,有余钱在外消费。

贾琮咬了一口,还别说,味道很不错。

同在车中的刘恪都闻到香味了,甚是不满的露出半张脸:“怎么?本王不配尝你的肉夹馍?”

“哎哟,王爷也在?怪小人没注意,这就给您做个最大最好的!”

京里哪几位爷老百姓最喜欢,那绝对是纨绔二人组,熊大熊二……忠顺王刘恪还有荣国府的赦大老爷。

这两位会玩会花钱,可大方呢。

车轮子重新转动,摊贩的手中捧着一颗亮闪闪的金豆子。

果然,忠顺王爷就是壕气!

“你买这么多吃食零嘴做什么?”

刘恪很不理解贾琮撒银子的行为,从永定门进城后,贾琮就在一路花钱,还都只是买些很平常的小玩意小零嘴。

他明明已经吃不进去了……

“我在看国朝的物价,依此来推算分析,看看老百姓过的怎么样。”

随着对外扩张的暂时停滞,因战争而繁荣起来的经济暴涨会进入一个瓶颈,而且很容易出现产品滞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天朝商业大发展是致命的,偏偏贾琮在经济学上是个半吊子。

倭岛上的银子不断往中原流,物价的涨幅是注定的。

不过看来朝廷中的“经济学家”还是清醒的,没有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相比他离京之前,关乎老百姓的肚子的米面粮肉,涨幅微乎其微。

这就够了。

只要老百姓不饿肚子,一切都好说。

贾琮简单的跟刘恪解释了下自己的担忧,老十三听了个满脑子问号。

什么经济危机,什么通货膨胀,不懂,完全听不懂。

他拿起一串糖葫芦咬了一口,满不在乎的说道:“这事你可以去问问伱那岳丈老子,如今是他管事……”

“哦?文尚书不是回京了吗?户部的事怎么还是我岳父管着?”

文廉回京后,财政大权自然要交回其手中。

按说财相虽品级不如内阁诸辅,但与吏部尚书一样,户部也是有极高的自主权,很多时候,内阁也不能强行越级管理。

却见刘恪撇撇嘴,压低了声音在贾琮耳边小声道:“这事还得从数月前说起,朝廷不是打算建个官办银号,打造新钱,发行纸币吗?这事算是捅了马蜂窝……”

在走进宫门前,贾琮总算弄清楚了如今朝中最大的一桩事。

朝廷为了将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收回来,打算建立官办银号,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这直接触动了整个大夏民间银号钱庄的利益,反对之声比当初革新科举制度还要大。

据说江南、蜀中、三晋之地……凡商业繁荣之地,尽数动荡不安。

为此,内阁不得不再次出手,派出以户部尚书文廉为首,从六部五寺抽调数名精英,联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组成的督查组,先去了山西,如今应该在去蜀地的路上。

新任礼部左侍郎徐晋在山西杀的人头滚滚,坐实了“儒魔杀神”的称号。

凡是与银子有关的,就没有一次不流血的。

贾琮也算是看明白了,只要事关利益,特别是这种暴利行业,就从不缺胆大包天之徒。

一路上,贾琮的心思基本都放在了发行纸币这件事上了,根本就没有注意神色变得肃穆的刘恪,以及宫中颇为肃杀的气氛。

直到他站在了皇极殿的殿门前,鼻尖微微抽动。

是汤药的味道……

“圣人病了?”

“唉,父皇……老了啊!”

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刘恪?

而且皇帝也没打算瞒住这个亲兄弟,早早就让其暗中临时执掌了御前三卫,就怕山陵崩,京中出乱子。

白发苍苍的戴权依旧尽职尽责的守在殿中,听闻是刘恪与贾琮一同过来,忙迎了出来。

“十三爷、侯爷……”

“戴大伴……”

“戴公……”

三人相互见礼,以往跳脱的老十三如今变得沉稳,戴权自然知道是因为什么,脸上的悲戚之色根本就隐藏不了。

“父皇今日怎么样?”

“圣人听闻侯爷回京,精神好了不少。这不,派了老奴在前殿候着……”

老爷子如今住在后殿,往日热闹的前殿明显萧瑟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