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带着爹妈穿七零 / 章节正文阅读

57 有福同享(修(2 / 2)

作品:《带着爹妈穿七零

其实这也是运气,陈志强一开始只是广撒网,没想过省城日报能选中。

然而正赶上省城日报的建国三十年宣传活动,苏月的那篇作文刚好契合了主题。且去年大会才通过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全国上下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谁也不知道这种政策对不对?

有的人持观望态度,还有的人甚至内心是不赞同的,而这个时候一篇小学生作文出现,描写了对三十年后农村生活的美好想象,一个孩子尚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大人又怎么能裹足不前呢?

机缘巧合之下,苏月的作文登上了省城日报。

前进大队的人并不知道这背后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苏月的作文上了报纸,就代表着他们大队人的厉害!

上报纸事件还带来了一些后续影响,其一就是前进大队的家长们更加重视起孩子的学习,以前听说读书有用,但并没有具体的清晰的认知,让家里孩子们去上学,多半是抱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

但这次的事让大家知道了,原来读书真的有用,看苏小丫,人家写一个东西,全省城人都知道前进大队,省城日报还给寄来稿费,足有两块钱呢!

读书能不能进城不一定,但真的能挣钱啊!

其二就是苏月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有人和她妈打探,“你们家小丫平时都吃啥喝啥呀?”

有人潜伏在她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想跟她聊聊天说说故事,这群人里包括但不限于马祥以及她外公马老爷子。

马祥试图证明,“其实我不傻,真的!我爷就喜欢说那句话,跟他比谁都聪明似的,其实根本就不是……”

苏月指指他身后,“马祥哥,傻不傻不知道,不过你可能得挨打了。”

马祥一点一点地转过头,马七叔举起烟杆,马祥大叫:“啊爷!爷,爷,爷我错了……”

至于她外公,马老爷子打起了感情牌,天天给她塞吃的,有一天还塞给她一袋奶粉,“嘘,别告诉你大哥二哥,只有一袋……外公对你好吧?那下回再写,也可以写写外公嘛,外公的经历也很多呀。”

苏月杯子里的牛奶喝得都不香了。

这就算了,队里的小媳妇们还总喜欢揉搓她,还有人拿糖果点心诱惑她,让她摸摸她们肚子,苏月挠头,“为啥呀?”

小媳妇们:“嘿嘿,保佑我生个和你一样聪明的娃。”

苏月:“……”封建迷信要不得!

那都是之后的事了,眼下,分享完上报纸的喜悦,大家终于有心思关注起苏长河。

这一关注,就发现不对。

马老爷子惊讶,“长河啊,你出去一趟咋瘦了这么多?这次出门受屈了吧?”

有一种瘦叫长辈觉得你瘦,苏长河自觉自己根本就没瘦,他总共才出去十几天,能瘦哪儿去?而且他又不是那种出门在外,为了省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人。

不过憔悴是有点,一是一路舟车劳顿,出远门坐车少不了,另一个,他这次干的事,有点费心思。

就有人问:“长河叔,你这次干啥去了呀?是不是又去卖货了?”

这次还真不是卖货,而是为了买“货”。

苏长河这次去的是美丽罐头厂,美丽罐头厂是沪市乃至全国有名的罐头厂,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建国后,美丽罐头厂大力发展生产,一度出口国外,进军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等多个市场,为华国创收了大量外汇。

这样大型的厂子,苏长河要是上去就说“我想进你们厂观摩学习”,人家能认识他是谁?

所以他愣是蹲守了几天,借着代班的名义,混进了车间。能让人轻易混进去的车间,也不是多重要的地方,苏长河前几天,天天跟着里面的工人搬货,给他累得呀,晚上回去腰都直不起来。

老实说,也就是他刚穿来,进山倒腾鸡蛋家禽那会儿,才这么累过,后来手底下有人,搬上搬下的活儿,有小伙子们在,根本用不着他动手。

苏长河一边捶老腰,一边后悔,好好的他没事找事干啥呀?就他们养殖场那点产量,用得着再加一条罐头生产线吗?

晚上后悔完,早上重整旗鼓,继续当他的代班工,笑话,他苏长河是半途而废的人吗?

苏长河老老实实上了几天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代班的那个工人回来了,看他干活认真,又给他推荐到同事那儿。

苏长河就这样近距离了解了罐头生产全过程,各种口味的秘方当然不可能让一个代班工看出来,不过他知道的秘方还少吗?他可是个没事干就寻摸哪儿有好吃的好玩的人啊!

除了观察生产过程,苏长河这次还看中了一些设备,比如半自动化封罐机,这种封罐机效率比较低,一分钟大概能封二十至三十罐,和一分钟能封几百罐的全自动化封罐机当然没法比,不过胜在便宜实惠啊。

苏长河倒是想按照美丽罐头厂的规格,直接搬一套生产线过来,这不是穷吗?盖完房子,养殖场账上可没多少钱了。

以他现在的计划,拼拼凑凑把罐头车间搞起来,估计也需要大几千上万的费用。

这么大一笔钱啊,苏长河想想也头疼。

队里还有人问他,“长河,是不是又有啥计划?”

计划有是有,不过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苏长河就说,“这次主要是去考察,等事情定下来,再跟大家说。”

大家没啥意见,长河带着他们赚钱,他们是绝对放心的。他们回去之后,私底下还高兴,“长河肯定是有大计划了,说不定这回咱们赚的比过年还多!”

苏长河要是知道大家的想法,也只能说,谢谢大家的相信,他也想啊!

他现在就想多赚钱,早点把买设备的钱凑齐,虽然他已经跟人家打过招呼,但要是中间真有人去买,人家厂里也不一定会给他留着,毕竟价值上万的东西,人家也不确定他能不能凑到钱。

关键还是得尽快赚钱。

苏长河把自己收拾干净,就找卫阳问养殖场的事,卫阳一一汇报。

“这一批肉鸡已经可以出栏了,数量一共在两千一百只左右,另有熏鸡三百二十五只,鸡蛋约三千三百颗,变蛋五百六十只,凤凰蛋……山货……除了答应给省城百货商店的货,剩下的暂时都没动……”

“红兵和超英这段时间一共跑了四个县,和其中的两个厂子一个供销社都签了订单,哦,还有一家招待所,签订了长期订单,每个月两百个鸡蛋、二十只鸡……”

“车间那边,现在地里菜少,单大娘问能不能收野菜,做野菜干……饲养部那边,饲料和药水目前都够用,不过小伟说育雏舍需要消毒,最好再盖一间,不然后续鸡苗不够……”

苏长河听得点点头,不时在本子上记一记,理清养殖场这段时间的事,他拍拍卫阳的肩膀,笑道:“这不是管得好好的吗?不错不错!”

卫阳谴责:“我只是业务部经理!”所以活就别都推给他了。

“你当场长也行啊,要不你当场长,我当业务部经理……”

卫阳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他了,马蕙兰说苏长河,“你就逗小卫吧,赶紧的,都洗手吃饭吧,有什么工作,边吃边说。”

其实也没其他要说了,苏长河走之前布置好了工作,这段时间大家各司其职,还有卫阳在一边看着,没出啥岔子,两人就闲聊似的说几句。

“招待所那单是谁谈的?”

“超英。”卫阳说道:“数量有点少,不过就是淮宁隔壁县城的招待所,离咱们这儿不算远,方便送过去,每个月都要,也能积少成多。”

目前养殖场蛋鸡的产蛋率还是比较理想的,就是鸡蛋不好保存,也不能全制作成变蛋,有的人吃不习惯,更喜欢新鲜鸡蛋的口感。可是要是卖新鲜鸡蛋,运输很不方便,比如沪市,他们能把熏鸡干货卖过去,还能把鸡蛋卖过去吗?

“运输确实是个问题!”苏长河夹了一筷子菜,“咱们要是有自己的车就好了。”

现在他们用车,有时候是高师傅帮忙,有时候是让客户派车来拉,大客户定的货多还罢了,有的小客户要的货少,离得还远,让人家自己拉,人家不乐意。

一点儿也不方便,也不符合苏长河送货上门的构想。

苏月扒拉碗里的饭,吐槽道:“爸,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你不是想搞罐头车间吗?这还没搞好呢,又想买车啊?”

“我想想还不成吗?”苏长河没好气地把她夹自己碗里的肥肉丢回去,“哼,自己吃,不许浪费食物……小卫你别帮她吃,挑食都是惯的。”

卫阳冲苏月眨巴眨巴眼,苏月会意地转移她爸的注意力,卫阳眼疾手快地夹走她碗里的肥肉。

又是父慈女孝的一天。

有了前期打下的基础,又有这一次马红兵、马超英开辟的新渠道,养殖场开年第一批货卖得很快。几乎是这边确定能出货,那边车一接,货就被拉走了。

在这次销售中,苏长河再次肯定了一点,养殖场自己没有车,真的很不方便。

苏长河在心里慢慢琢磨,能不能把办罐头车间的钱再压缩压缩,压缩出来的钱买辆车?

他想得太美好,结果一打听,瞬间放下了这个想法,像高师傅开的那种小型货车,一辆竟然得一万三!

比新开一条罐头生产线要花的钱还多,现在就是把他卖了,他也拿不出这钱啊!

算了算了,等他卖罐头赚了钱,买个三四五六辆车,到时候直接整个前进大队运输车队!

第一批货卖得七七八八,钱终于凑齐,苏长河赶紧跟队里人商量他考察的新项目。

大家伙都不带质疑的,都说:“你说咋办就咋办!”

“大不了亏钱,反正咱们还能卖鸡卖干菜!这要是成了,以后岂不是能吃上咱自己做的罐头了?”

马有田比较有远见,他说:“咱们当初说好了养殖场归长河管,平时就应该长河做主,像这样的事情,如果每次都要召集大家所有人来开会,多耽误事!就像这一次,长河还要去买设备,万一我们这里再一耽误,设备被人家买走了咋办?”

大家觉得有田叔说得有道理,马有田继续道:“所以我提议,咱们各家选出一个代表,以后小事长河自己决定就行,大事让代表来投票!要不然,这么多人,你一句我一句得说到啥时候?”

“好!就按有田叔说得来!”

苏长河看着让他赶紧去买设备,他们自己来商量选代表的大家伙,心说,这是不是有点儿董事会那意思了?

苏长河紧赶慢赶,终于把设备买齐,东西运回前进大队,大家伙都很兴奋,有问:“不知道咱们能做出啥样的罐头?”

也有的脑子转得快,都寻思上,“又多了一个罐头车间,养殖场是不是又得招人了?”

和大家相比,苏长河暂时还高兴不起来,现在只是把设备拉回来,要想让罐头车间运行起来,还缺一样东西。

啥东西呢?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