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魔渐起,新政渐兴(1 / 2)

作品:《红楼之鲁智深在荣国府

自从亲口送走了通灵宝玉,贾琏便莫名的有些愁闷,过了年,这番心情仍旧难消。

他一贯是觉得那块玉有些问题的,只是不好同旁人说起。

如今心肠被苦闷缠绕,夜里也难以睡得踏实,辗转反侧之下,想寻个有本事的人开解,贾琏便恍然记起,那一清道人原来已经消逝了好几年。

有人说那日最后实在水月庵里看见了公孙一清,跟蓉大奶奶一般凭空不见了,所以多半就是被这么个妖道掳走的。

贾琏如何会信这个,一清道人不是好色之徒,倒不如说那两个是成仙去了,倒还有些可信。

世间神神鬼鬼的事不少,早年间还亲眼见过林黛玉化作朱草,只是别人、尤其是凤姐儿打头不信,也就叫人不耐烦说了。

一念到这,贾琏又难免记起林黛玉,竟然转眼已经三年不见她。

近年来时辰过得极快,原荣府两房的长辈整整齐齐去了,只剩个邢老太太还终日在看不见的东院花园里纳福。

金陵四家就更不需提了,老的老,去的去,门户往来的一日比一日少,乃至于眼下‘金陵四家"这个名号都少有人惦记起。

终究是不比少年时之景色。

平儿是最先看出贾琏心情萎靡的,寻凤姐儿商量一番后,一连忙碌了好几日逢迎兴趣,又是请说江湖书的先生过府,又是放开了让他吃酒,又请杨志、吴用等人来嬉闹开解,最后闹得要张罗给贾琏再讨一房姨娘来。

这事好歹被贾琏黑着脸叫停。

待过了正月,念在自个是总领朝政的太师,贾琏才总算抖擞起精神,与智囊吴用商量了一番今年动作。

……

惊蛰时节,临敬殿中,六大辅政大臣齐聚。

贾琏一手拿着折子,照着高声念道:「初春已过,洒家算了各省库存,拟定发兵二十万、大船三千艘、粮草五十万石、大炮一万门、火药十万斤、扎甲两万副、棉甲三万副、皮甲二十万副、弓矢百万去剪灭海寇宋江,问罪茜香国,扬俺天朝上国之威风!」

说是六位辅政大臣,实则有数的不过五位,老宗正职权太小,对日常朝政说不上话。

不过这时,几位辅政大臣都是瞠目结舌听贾琏吆喝就是了。

待好不容易念完,太尉高谯忙是先来劝道:「太师用词岂可如此粗俗?有话好好商议就是,休要提什么发兵,我太尉府去年的年俸尚且不曾发放,眼看竟是揭不开锅的地步!」

算是武官的太尉尚且如此,其他几人自然是齐声来劝。

贾琏道:「那洒家决定改革东南商税,积攒粮草,再图海寇。这已经放缓了不少,文老大人肯不肯答应?」

文时起迟疑一阵,道:「这事…或可推行。」

贾琏笑道:「那便可了,改革的折子正在内阁。本太师已命长史甄珏南下推行此事,再求个钦差的头衔罢。」

如此,便将东南新政的事强行商议定。

贾琏叫翰林写了圣旨过来,在这临敬殿里加印,送去甄珏手上。做了这些,因想着还要差遣一部京营护送钦差,便当即先告辞选人去。

余下几位辅政大臣亦未多留,各自散去。

小皇帝也在这临敬殿内,因尚未亲政,只茫然见众大臣争执了再退下。

忠顺亲王留在最后,不着急走,而是退去随行的太监,亲自牵了小皇帝往外走,途中为之分辨道:「贾太师这是先声夺人,寻了个名头唬了人再做事。原本暗事好做,明事难成,只不过太师素来‘猖狂"惯了,一语作罢,便只顾推行他那新政。」

小皇帝虽未听懂,但还是忙作辑道:「多谢太傅教导。」